严孟达:乌云蔽日谁当擎天柱

话说在美国某个小镇,所有的生命跟周遭环境和谐共存,像棋盘格局的农田和山边的茂密林木,显得生机勃勃;各种鸟类、动物在这里找到生存的空间。这里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和不同的精彩,如秋天里,远处可以听到狐狸的嚎叫,树木掩映中可以看到野鹿的身影。这里河水清澈,春天里有很多外地人来垂钓……有一天,这块土地似乎中了邪,一切都变了,植物枯萎,听不到鸟鸣声,看不到动物的身影。更令人不解的是,这里的大人小孩很多都莫名其妙生病了。这里失去往常的热闹,大地失声了,一个寂静的春天,悄悄降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1907年至1964年)出版一本书《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书中第一章以一则“明天的寓言”(A Fable for Tomorrow)作为引子,带出书的主题,唤醒世人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关怀,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这本书向传统的化学农药发出巨大的谴责声,揭露化学农药对大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危害,起初遭来一些化学公司的敌意,最后她促成农药的绿色转型,导致杀虫剂DDT被禁用。此后,在她的努力下,美国掀起环保运动。

联合国后来有了人类环境大会、环境发展、可持续发展会议、气候变化会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会议等等,许多西方国家的绿党应运而生,这些都可追溯到卡森的先知先觉。

卡森认为天地和万物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她崇尚自然的概念,与2500年前老子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观是高度契合的,也许她读过《道德经》。

讽刺的是,在卡森死后整整60年,美国出了一个不把环保当一回事,公然挑战全球绿色运动的总统特朗普先生。“气候变化是史上最大的骗局!”“各国因绿色能源议程而濒临毁灭!”

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再次嘲笑环保和减碳减排,并猛烈抨击全球气候行动。“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说的正是特朗普之流。早在他的首个总统任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来,民主党的拜登总统上台,美国重新加入,但特朗普今年1月20日重返白宫首日,便迫不及待地签署行政令,宣布再次退群。

全球195个国家于2015年签订《巴黎协定》,目标是控制全球气温升幅,不让它高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摄氏度,并力争实现更安全的1.5摄氏度目标。《巴黎协定》达成至今的10年里,各国减排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

可是,特朗普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巴黎协定》局限美国的能源发展。因此,他在国内和国际连续出招,动作频频,如废除气候相关法规、取消太阳能和风能等项目资金,同时削弱气候研究。

7月初,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取消清洁能源和电动车税收减免,国务院全球气候变化办公室关门大吉。

特朗普政府也撤回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承诺的40亿美元(约54亿新元),中止对发展中国家气候项目的资助。

他利用关税施压,促使欧盟向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并与日本和韩国等达成化石燃料协议。

特朗普政府急于扭转美国煤炭使用量下降的趋势。美国能源部上个月刚宣布,将拨款6亿2500万美元用于扩大燃煤发电规模,日前又宣布拨款1亿美元,用于翻新现有的燃煤发电厂。

特朗普反其道而行,给其他国家立下不良示范,各国承诺每五年通报国家的减排目标,今年的呈报进度异常缓慢,是否预示着一些国家正在打退堂鼓?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明天开始在巴西举行。白宫已放出风声,美国不出席。美国不去也好,因为它只有破坏,没有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警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远不足够,目前的气候政策将导致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的上升,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8度。

最新一期美国《时代》杂志列出2025年全球气候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入选。她的这份个人荣誉也是新加坡的国家荣誉。她说:“这份肯定其实属于所有在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贸工部、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及其他多个政府机构中默默耕耘的同仁。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努力,推动新加坡的气候行动议程。”

《时代》杂志此时此刻开出这个影响力人物名单,也许是刻意敲一下特朗普的脑袋,给他的政府提个醒,要美国好自为之。

在多极世界中,气候变化危机当前,乌云蔽日,谁来扛大旗,谁来当擎天柱?肯定不是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

现在看来,卡森60年前的“寂静的春天”,不是寓言,而是启示录,预告地球有一天会迎来“温暖的冬天”。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