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刑讯逼供的中国指居“恶法”难废?

中国针对备受争议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简称“指居”)制度发布改良新规,但不少视指居为“恶法”、刑讯逼供代名词的法律界人士担忧,官方试图以纠偏的姿态保住指居制度,而非外界期待的彻底废除。

中国媒体《南方周末》和财新网星期二(11月4日)先后引述检察系统信源报道,中国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在6月30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和监督的规定》,各地检察与公安系统已进行培训。

指居是中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意在减少审前羁押。但中国最高检官网曾刊文指出,指居在实践中往往异化成变相羁押,存在刑讯逼供风险。

中国近年已发生多起被指居者因刑讯逼供而死亡的事件。媒体披露过的案情细节显示,被指居者可能遭受的刑讯逼供手段,包括扇耳光、拳打脚踢、皮带抽打、拿烟头烫脚趾、以及“开飞机”——人被固定在铁椅上,双手反铐至背后,审讯人员从身后抓住双手向上抬,使身体呈“飞机”姿势而产生剧烈疼痛,乃至电击生殖器、喝尿等极端羞辱。

被指居者可能遭受的刑讯逼供手段,包括扇耳光、拳打脚踢、皮带抽打、拿烟头烫脚趾、“开飞机”、电击等。图为用于电击的手摇电话机。(互联网)

北京西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召怀10月27日发文评价,指居被异化成一种比看守所更严厉的措施。“一个个被指居的人员,无不向往送往看守所......送看守所,反而成了一种奖励。”

在此背景下,指居新规明确了被“指居”者的权利,包括患病时得到及时合理治疗;不得使用手铐脚镣;有充分必要饮食,保证每日连续8个小时以上的休息和必要活动,也涉及审批权上收、除两类特殊犯罪外律师申请会见应在48小时内安排、不得在指居场所进行讯问等内容。

不过这份并非机密、印发之日起便抄送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指居新规,直到10月下旬才开始在中国律师间流传,随后被多个法律行业自媒体向外界披露,但很快遭到以网络安全法为名义的审查删除。

外界因此质疑,指居新规有“秘密立法”之嫌,“三个月来,一线刑辩律师全都蒙在鼓里”。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亚川星期三(11月5日)在微博发文称,平心而论,指居新规的确有实质性改善和提升,关键就看如何落实,但他还是很担心。

沈亚川说:“这几年来,刑诉修法废指居的呼声越来越高,可说已是法学界和实务界共识。现在新规这个躲躲闪闪的姿态,让人很担心会不会就是以此回应前述呼声,从而让指居制度再次逃出生天。”

他也提到,指居新规是河北暴钦瑞案等众多指居受害者的斑斑血泪,和法学界以及部分司法实务界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合力换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河北石家庄男子暴钦瑞和父亲暴继业等多名家人,在2022年7月被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为由执行指居,期间遭受极尽侮辱的刑讯逼供。

暴钦瑞在被指居的第13天猝死,时年仅33岁。中国最高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后来鉴定,暴钦瑞生前遭受长时间限制性体位、反复机械性损伤、电击损伤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进而导致肺动脉血栓栓塞,引起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暴钦瑞在被指居的第13天猝死,时年仅33岁。图为暴钦瑞生前的照片。(互联网)

暴钦瑞死亡一年后的2023年9月,这起案件才在《南方周末》报道后进入公众视野,相关警务人员涉嫌渎职犯罪一案随后获得中国最高检督办。

今年6月,财新网刊发中国资深调查记者王和岩逾2万字的暴钦瑞案调查报道,她称“这起警务人员涉嫌执法犯法、滥用公权力刑讯逼供致死案的过程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是,它发生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

9月,11名涉案警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四人被以故意伤害罪和刑讯逼供罪判刑,一人被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六人被以刑讯逼供罪判刑。不过其中10人已提出上诉,案件尚未盖棺定论。

澎湃新闻10月底报道上述进展后,暴钦瑞案的刑讯逼供细节再次引起中国舆论关注,有网民将之与常被中国官方形容“惨无人道”的日本侵华731部队作对比,称“731未必有这般狠毒”,获得逾千人转发。

指居存废争论

暴钦瑞案曝光后,中国媒体又陆续披露多起被指居者遭非人对待甚至死亡的事件,加之中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正进行中,中国法律界掀起了关于“指居”存废的讨论。

2023年2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检察院检察官(戴口罩者)与被监视居住人问询谈话,调查了解是否存在执行居所讯问、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以及加戴械具等违法行为。(雁江区检察院)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中国各种有关刑诉法修改的研讨中,废除“指居”成为主流观点。

中国刑诉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卞建林曾撰文称,指居自立法之日起便“饱受诟病,争议不断”,应废除指居制度,恢复监视居住原有的非羁押性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牵头起草的刑诉法典专家建议稿,则更进一步建议将监视居住也一并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永生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主办的蓟门决策论坛上说,指居在实践中严重异化,强度远远超过拘留逮捕,尽管主张彻底废除指居的理由比较充分,但结合中国司法实践来看,废除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陈永生去年6月曾在一场研讨会上解释,废除指居的一大难点在于,中国的公安机关在中国的权力架构当中有比较高的地位,如果公安机关强力反对,就不可能废除。

法律智库“法度研究院”星期三刊登中国知名律师斯伟江的文章称,最终的指居新规说明,在一系列被关押人死亡或成为植物人的代价、体制外的众多呼吁之后,体制内的回应是加大规制力度,总结为:“内部制约为主,外部制约为辅,重大案件还会用。”

针对有媒体引述警察称新规下“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再适用指居”,斯伟江认为,既然官方要保留指居,“充分说明指居的威力依然强于关在看守所,如果说威力弱于看守所,基本就可以废除”。

这篇题为《指居新规的新意思》的文章也特别提到“朝野互动”,称指居弊端被学术界和律师界诟病不断,社会舆论也纷纷批评,暴钦瑞案更将批评推至最高峰,官方出台新规是一种有效回应,表明并非对社会舆论置之不理,“不平则鸣,闻后有回应,良性的互动,利国利民,毕竟人人都可能有被指居的一天”。

北京法桓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鹏星期二则在微博发文说,不管以什么面貌包装出现,指居都是将原先的“黑办案点”借尸还魂。“不要指望它们会落实规定,开一个口子,它们就会变成洪水猛兽,就会被滥用,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呼吁废除。”

在暴钦瑞案中获刑的一名警务人员,曾在庭审中称他也在调查中遭到指居和刑讯逼供。荒诞现实背后,一个总能让暴力机器找到暴走漏洞的制度下,没有人是安全的。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