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陆官媒新华社从星期天(10月26日)起,一连三天抛出三篇署名“钟台文”的对台重磅文章,勾勒”两制台湾方案”雏形,虽未列时间表,但加大推进两岸统一显然已排上议程。
三篇文章紧扣统一齿轮转,先以历史和战后法理定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再抛出统一利好和施政设计,最后定调统一势不可挡。中共借三篇文章明确宣示,统一不再停留于舆论造势,而是摊开路线图和施政构想。
第一篇《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提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条款》, 强调“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明确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可坐下来谈。
第二篇《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最有看点,讲述统一后的初步施政设计和经济利好的美好图像。若从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角度看,会让人产生这是中共在台竞选宣言的错觉。
当然不是。文章都说了,统一后,外国可以在台湾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等,前提是要“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
文章明确,实行“爱国者治台”、高度自治,“广大台湾同胞可以真正当家做主”,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什么样的人能当上台湾领导人(未知届时头衔是什么), 北京清楚划下底线,非爱国者休想。
文章同时抛出统一利好,提出台湾财政尽可用之于民,尽享国家整体资源;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将全部零关税,台企可依托大陆雄厚的资金、庞大的市场;两岸产业链将深度融合,台湾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等产业可与大陆互补等。
第三篇《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强调,统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并自信地说,“祖国大陆的实力决定了台独分裂没有出路、统一不可抗拒,决定了外部干涉不会得逞”,同时呼吁两岸坐下来谈,谈出合理的“两制”台湾方案。
按中共出招的节奏和架势,台湾是要出什么大事吗?
北京发文时间也巧妙,选在中美元首于韩国会面之前,在北京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王沪宁提出“统一后台湾有七个‘更好’”和喊出“我是中国人”的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
与此同时,北京对外持续强化联大2758号决议为一中原则之体现。面对美国极限施压,中共“十五五”规划表明,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壮大战略威慑力量等。大陆还试图展示对台主权和司法管辖权,由重庆公安局发布公告,对民进党立委、被北京视为“台独顽固分子”的沈伯洋立案侦查。
北京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繁,“爱国者治台”此时出现在宣示意味浓厚的官媒文章中,尤其引人关注。
“爱国者治台”相当于“爱国者治港”再版。北京表明统一之后,要当台湾领导人的条件是必须“爱国”。因为只有一个中国,所以这个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北京呼吁两岸坐下来谈“两制”台湾方案,但也清楚划定不是什么都能谈,当台湾领导人的条件就没得谈。
新华社2021年3月曾报道,邓小平在1980年代明确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报道还指“反中乱港分子”之所以能坐大成势,直接原因就是“爱国者治港”尚未在香港管治中全面、充分、彻底落实。
香港回归后,走过相当长一段多侧重“港人治港”、少强调“爱国者治港”的日子。经历2019年反修例事件后,北京不再含糊。领导人2021年1月在听取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述职报告时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
有过香港动荡前例,北京没给台湾留下含糊空间,不提“台人治台”,直接抛出“爱国者治台”。以香港模式为参考,台湾领导人、行政院阁员和立法院立委等,一旦统一后,都必须是爱国的“建制派”担任,绿营人士若不转向,就只能销声匿迹或流亡海外。
台湾的建制派大概率就是国民党为主的蓝营,郑丽文当选为北京带来契机。大陆若要实现和平统一而非武统,“非中华民国派”的国民党将是重要抓手。
接下来三年,非绿营势必借助各种软硬手法,从台湾内部瓦解“独”的力量,加之不断强化“疑美论”,打击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信任,随之也对民进党的“亲美反中”路线产生怀疑,力拼蓝营赢得2028年总统大选。
与此同时,北京在与美国的全方位竞争中,势必紧抓稀土和供应链优势,并在科技战中力求不败甚至超越美国,让台湾绿色选民感到将失去美国这个靠山。这个时候,出现特朗普这个商人本色总统和美国推行战略收缩,正合北京之意。
2028年台湾大选,很可能是左右两岸关系走向的决定性战役。按近日大陆对台工作的节奏判断,只要蓝营赢回政权,两岸政治谈判可能就提上议程;反之,台海局势将波诡云谲,风高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