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股市狂欢下拉开“习特会”序幕

有一阵子没见的北京友人星期二(10月28日)一见到我就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心里正美,以为这特别是因为老朋友重逢,谁知她笑着补了一句:“今天股市突破4000点了。”

中国股市星期二早盘震荡上行,上午10点多,上证指数一举登上4000点,盘中一度达到4010.73点,创下10年来新高,就连平日不炒股的友人都注意到了。

虽然在4000点上停留的时间不长,沪指当天收盘报3988.22点,但时隔10年再度站上4000点,堪称里程碑式的一天。

有中国媒体形容,4000点是“市场情绪与资金结构的临界点”,意义非比寻常。“A股突破4000点”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有股民在相关新闻下留言:“炒股生涯首次感受到海拔4000米的空气,头晕目眩有点缺氧了。”

虽然曾经“被蛇咬”的老股民们还是很怀疑,但资本市场分析员都显得较乐观,认为A股慢牛行情的主基调不变,突破4000点后,沪指上行的空间可能被进一步打开。

综合各方分析,A股这轮持续上扬,主要有几个因素,包括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大爆发,带动科技股为主导的“科技牛”行情;官方反内卷初现成效,企业利润增长提速;楼市低迷不振,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在A股初现赚钱效应后转身进入资本市场等等。

而短期内更直接刺激股市的因素,还包括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峰会。

中美磋商团队刚过去的周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面后,传出积极的消息,一波三折后的中美元首峰会,不出意外将于星期四(30日)在韩国登场。从双方释出的消息看,相信已经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协议方案。

这项即将揭晓的方案,双方预计都会有妥协,美国对华的高额关税最低限度会延期,预计也会暂停调查中国是否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让这事儿翻篇;中国预计会在农产品、波音飞机等商品采购上送出一些甜头,可能也适当松绑稀土管制等。

不过,这些面儿上的协议恐怕只能缓和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如果说华盛顿发动贸易战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中美贸易的结构性矛盾、削弱中国工业制造能力、拖缓中国的科技发展,甚至是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这些预计一个也达不到。

英国媒体《经济学人》最近在一篇题为“中国何以赢得贸易战”(Why China is winning the trade war)的报道中,大胆地做出结论:“中国正在贸易战中胜出。”

文章提出了三个理由,首先中国已经能够抵御美国的胁迫,并且能施以巧妙反击,甚至获得了“升级主导权(escalatory dominance)”。换句话说,中国能够掌控局势升级的节奏,来服务自身利益。

其次,在与美国的针锋相对中,中国正在发展一套新的全球贸易规范,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塑造的关税帝国相抗衡。中国不仅改变了自身的贸易版图,也祭出稀土出口限制,就像美国控制半导体行业那样,控制中国有主导地位的稀土市场。

文章提出的第三个理由是,贸易战让中国领导人领导人和中共变得更强大,因为对多数中国民众而言,特朗普对中国的针对,反而佐证了中国发展科技工业强国、为应对充满敌意的世界做好准备是正确的。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美贸易战,从4月份打到今天,美国面对的是一个更加老练的对手,“以牙还牙”的手段更加娴熟、老道。与特朗普1.0时代相比,尽管美国再次挥舞的关税大棒依然在中国国内激起不安和忧虑,但冲击力已远不如几年前。

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频频受到美股大跌的掣肘,中国股市今年的涨势却格外稳定。国际投行高盛上周在一份股票策略报告中,大胆预测中国股市将进入更持久的上涨阶段,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预计有约30%的上涨空间。

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底线共识: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不再是短期变量,而是中国长期发展方程式中的一个恒定参数。这样的认知下,中国会更积极地做大国内经济,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更坚定地推进科技自主可控。对华盛顿而言,这一轮与中国的较量,同样揭示出一个新的现实:美国同样有“被卡脖子”的脆弱环节,亟待解决。

这意味着即便中美能在这次领导人峰会的氛围下,达成一个能在“面子上”兼顾彼此关切的协议,双方相信都会在认清新现实后加速减少对彼此的依赖,以避免在下一轮博弈中面对掣肘,而中美彼此越走越远,会是一个很难回避的未来。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