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新加坡综合讯)中美元首会晤前,两国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迹象,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国有中粮集团本周首次采购了今年收获的美国大豆,两国大豆贸易有望重启。
路透社和彭博社星期三(10月29日)引述贸易界消息人士报道,中粮集团本周购买了三船、约18万吨的美国大豆,预计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装运。
这是中国首次购买美国今年新收获的大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北京今年初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与华盛顿陷入贸易冲突,期间因关税等原因暂缓采购美国大豆,并将大豆作为贸易战的关键筹码之一。
中国的美国大豆进口量今年9月骤降至零,路透社称,这导致美国农民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期,中国将采购需求转向南美市场,从巴西和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大豆大增。
转向南美货源虽然让中国榨油厂商得以建立充足的大豆库存,但缺少了美国供应商的竞争,中国商家也面临更高的成本和天气因素带来的更大不确定性。
中美代表团上周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今年以来的第五轮经贸磋商后,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有望缓和。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星期天(26日)在会谈结束后告诉媒体,双方讨论的议题包括农业采购,他预计中国将大量采购大豆。新华社报道也称,双方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
分析认为,中美代表团达成的框架协议,将在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与特朗普会晤时最终敲定。习特会将于星期四(30日)在韩国釜山登场。
若两国能达成阶段性贸易协议,去年交易额超过120亿美元的中美大豆贸易将有望重启,长期承受经济压力的美国豆农将能重返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受中美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预期提振,芝加哥大豆期货基准价格本周飙升至15个月高点。
不过,由于中国近期从南美大量购入大豆后库存充足,短期内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可能有限,贸易商对中国大幅恢复美豆采购并不乐观。业界也对中国是否会承诺购买固定量的美国大豆持谨慎观望态度,并认为任何协议的具体执行方式也存在不确定性。
消息人士估计,由于中国国内豆粕价格仍然疲软,关税即使回落至贸易战前水平,中国榨油厂采购美国大豆仍可能无法获利。此外,重新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可能有助于中国的榨油厂降低成本,但是若美国大豆短时间内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也可能对豆粕等加工产品价格造成新的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