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德国巴伐利亚州出现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德军在演习期间与德警驳火。军方在演习时,被当地居民报警称发现“蒙面武装人员”,警察居然事先也不知有军事演习,还以为真有可疑的歹徒或恐怖分子活动,迅速出动并在空中布防。参与演习的军人以为那是设定中的假想敌,上演了一幕德军大战德警的驳火场面。事件反映德国承平日久武备废弛,军队与警察系统欠缺沟通机制,酿成是次闹剧。
此次称为“元帅力量”的演习,是军方与地方应急机构的大型协同训练,主力参加的是德军约500名士兵,演练城市反恐,模拟在北约盟国遭攻击后,德国本土面临无人机与渗透威胁的应对场景,属于治安战级别。演练地点涵盖公路、工业区等开放区域,除500名士兵外,还有300名警察、消防、医疗部门的现场应急人员参加。
但显然只有部分警察知情,当地市警察却一无所知。因此有警察到场后,一名国防军以为是演习对象,发射训练弹,警察则见“歹徒”出击,立即还以颜色,以实弹射击,该名国防军脸上被子弹划伤,送院后幸未有生命危险。及后双方交流,才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好不尴尬、演习地埃尔丁市的市长戈茨猛烈批评这是一次沟通灾难,称市政府事发时毫不知情。
德国军队归属于国防部,警察系统则分联邦警察及各州警察,分别隶属于联邦内政部以及各州内政部。因此,此次闹剧属于国防部与巴伐利亚州内政部的沟通问题。军方声称演习前已向地方政府通报框架计划,但并未明确列出埃尔丁市为演练地点。州政府仅仅知道框架信息,例如演习大概内容以及模糊的范围,对于具体日程并无掌握;连埃尔丁市政府亦一无所知,前线警员更加对演习细节一无所知。
从上述情况可见,大规模的城市反恐治安战演习,已有一段时间没在德国上演,以至国防部与内政部沟通机制生疏了。德国军方说,“元帅力量2025”是近年来最复杂的国内演习之一,旨在测试国防军、地方官方与紧急服务部门在压力下的协调互动。从结果来看,这次演习成效“昭著”,反映德军与地方官方与紧急服务部门的日常互动极差,若遭遇真实压力,恐怕不堪设想。
自冷战结束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武备废弛情况日益严峻,军工企业产能下降,德国在默克尔时代以来军力减弱尤其显著。在2007年,据德国武装部队战备情况年度报告,德军人员的超重率达到40%;在2017年,《斯图加特报》就披露在阿富汗前线的德军有30%过度肥胖,每名士兵每日可饮用两罐啤酒,节假日则更多。德军自2011年起就暂停义务役,不论数量与质量都较冷战时期有大幅度下滑,直到近期德国要扩军6万人,才又掀起义务役的讨论。
德军内部在近年亦屡爆大案,“为谁而战”的忠诚问题严峻。在2018年,德国联邦刑事警局(BKA)侦破一项名为“Day X”的阴谋,当中就有德国王牌陆军特种部队KSK的成员参与其中。及后,KSK不断有成员牵涉新纳粹主义之中,2021年更发现KSK有高达4万8000发子弹、62公斤的炸药不知去向,怀疑被用以策动政变阴谋,最终国防部决定在2021将KSK的四个连解散。
2022年更有“帝国公民未遂政变案”,德国警方侦破一桩以地方贵族“海因里希13世”亲王为首、阴谋武力推翻联邦政府的极右翼阴谋。该组织意图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体与疆域,警方当时的搜查地点还包括巴登–符腾堡州的KSK军营,有退伍军官与特种部队成员参与其中。
德国虽然在美国压力与俄罗斯威胁下,决心整军经武,要扩军三分之一,兵力由18万1000急增至24万,但有兵力与形成战力是不同概念。上述一系列事件都反映德军在纪律、思想、作为、战力都有重大缺陷。根据“全球火力”的军力排名,目前德军名列全球第14位,较2023年的第25位大幅进步,但仍位列欧洲大国末流。德国与欧洲要整军经武,还要对军队的思想建设、相应的硬件、软件作全盘改革。早前,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就指德国目前军营不足,即便恢复义务役,也缺乏足够可用的训练设施,可见建军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是旅居德国香港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