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郑丽文会是洪秀柱第二吗?

中国国民党史上第二位女性党主席郑丽文,以“战斗派”黑马之姿,成功击败党内重量级对手郝龙斌而顺利当选。她的胜出不仅标志着国民党基层对“战斗路线”的渴望,也让外界立刻将她与国民党史上第一位女性党魁洪秀柱比较。

两位女将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她们都拥有强烈的个人政治风格、坦率尖锐的口才,以及对执政党毫不留情的泼辣直言。更关键的是,她们都被贴上“亲中”标签。当洪秀柱曾因激进的两岸论述导致选情崩盘而被“换柱”时,郑丽文如今以强悍姿态接掌党机器,两岸路线和与北京的关系发展备受瞩目。

郑丽文会是洪秀柱翻版吗?这是关乎国民党未来路线和台湾政治格局的关键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两人在国民党内所处的结构性位置开始剖析。

一、结构本质之异:“换柱”问题在郑丽文身上不成立

首先,必须厘清最根本差异:洪秀柱当时被“换柱”的身份是总统候选人,而郑丽文当下只是党主席。这两种职务的政治意义、权力基础以及制度上的罢免机制等,有着天壤之别。

“换柱”事件本质上是国民党在2015年面对总统大选可能崩盘时,为了止血和救立委所做的紧急外科手术。当时洪秀柱的民调始终徘徊在15%左右的低点,党内普遍认为她将导致母鸡带小鸡的灾难式崩盘,危及国民党的立法院优势。国民党全代会当时废止总统提名,是为了避免输掉整个江山的最后手段。

然而,郑丽文的职务只是党主席。她在选举期间已明确表态不参选2028年总统,甚至公开支持台中市长卢秀燕参选,如此抉择彻底排除她因为“总统候选人民调低迷”而被紧急替换的可能性。

任期结构与罢免门槛

洪秀柱当时是被废止提名资格,而非被罢免党主席。党主席的罢免程序在《中国国民党党章》中设有极高门槛,须要党代表连署和投票通过,远比废止总统候选人提名困难。

洪秀柱在2016年总统大选败选后担任党主席,任期仅约一年半,在位期间始终面临路线质疑。郑丽文此次胜选,则享有完整的四年任期。党内挑战者要将她赶下台,缺乏足够的程序正当性,只能等待2026年“九合一选举”或2028年总统与立委选举中,国民党遭遇毁灭性败选后,才能以政治纪律或逼宫方式施压,但这与“换柱”的即时性和针对性完全不同。

因此,从政治结构角度来看,郑丽文不会重蹈洪秀柱的覆辙。她的风

险不在于被换,而在于两岸路线争议或领导失败。

二、党内属性:血统正统对跨党派战将

两人在国民党内的属性差异,决定了她们各自的权力基础与施政弹性。

洪秀柱代表的是国民党正统血脉和深厚资历。她曾任立法院副院长等多届立委,政治生涯是标准的蓝营教科书,意识形态旗帜鲜明,是传统深蓝保守派代表人物。

反观郑丽文,背景极为复杂。她发迹于野百合学运,年轻时曾是民进党员,担任过国大代表。在与民进党决裂后,2005年在连战邀请下加入国民党。这种“政治移民”的跨党派背景,赋予她一种非典型国民党人的色彩,反倒有助于她打破传统派系限制。她出身绿营却在蓝营取得高位,某种程度上,这种政治轨迹的奇特与弹性,让人联想到当年蔡英文的跨党派任职背景。

路线定调:“深蓝理念”与“战斗优先”

在路线定调上,两人的差异更为明显。洪秀柱的核心价值是理念与正统,将终极统一视为党魂。这让她在深蓝铁票区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但也让她在争取中间选民时举步维艰,使国民党整体光谱趋向保守。

郑丽文则倾向于战斗蓝的鹰派与激进改革派。她的当选是基层对国民党长期软弱无力的不满总爆发。她最大优势在于熟悉民进党作战模式,能够用对方的语言和逻辑反击。她的多元背景能够在强调对抗执政党时,突破传统蓝营的思维定式,将国民党的路线定位为“最强在野监督者”,而非仅仅是“理念的坚守者”。

洪秀柱的支持者结构极为集中且忠诚,他们是坚定的深蓝、黄复兴党部(军系)等铁杆群体,对中华民国正统和终极统一议题有高度认同。这个群体的忠诚度极高,但选票扩充性有限。

郑丽文的支持群则相对宽广。除了渴望改变现状的战斗派外,她也相当程度获得军公教体系的支持,这得益于她父亲的军系背景以及她强硬的监督风格。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她长期在媒体和网络上的高曝光度,也能吸引到部分厌倦传统政治口水,希望看到“有效对抗”的中间选民。她的胜利,是将战斗形象成功转化为基层支持的结果。

这是决定郑丽文能否摆脱洪秀柱阴影的关键。两人都被视为“亲中”光谱,但洪秀柱是彻头彻尾的统派,郑丽文可能更倾向于战术派。

洪秀柱是坚定的激进统一派,主张两岸应“和平发展、最终统一”,并曾提出“一中同表”,试图将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推向比主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更进一步的“促统”阶段。她的论述核心是意识形态先行,被认为是党内最亲近北京的代表之一,也因此成为国民党争取中间选民时的巨大包袱。

从过去郑丽文的言论观之,她采取的是偏“对抗民进党优先”策略。在两岸论述上,尽管她在选战开打期间喊出“我所带领的国民党,要让全部的台湾人都能自豪、自信地说‘我是中国人’”,这一“亲中”表述,首先获得对岸舆论的掌声,但笔者以为她其实更倾向于透过对九二共识的清晰化,稳住国共关系的底线,以展现更强硬的中华民国主体性。她的目的不在于积极推进迈向统一的两岸政治谈判,而是将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定调为战争风险制造者,并将国民党定位为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主要力量。

换言之,郑丽文使用九二共识,是作为一个维稳工具与对绿攻击武器,而非像洪秀柱那样,视为通往“一中同表”的政治教义。

这种路线的差异,让郑丽文的两岸主张更具弹性和可操作性,也较不容易被党内主流派再次“路线纠正”。

百年老党能否浴火重生?

郑丽文会是洪秀柱第二吗?答案是:在结构上不会,但在两岸定位等路线争议上仍有风险。

在结构与路线的本质差异上,郑丽文的职务是党主席,这让她避免因民调低迷而遭废止提名的政治死局。更重要的是,从现阶段观察,她的亲中可能是策略性的,旨在争取两岸和平的发言权并攻击执政党,而非洪秀柱那种意识形态驱动的统一主张。她守住九二共识中的一中各表模糊空间,避免洪的“一中同表”争议。

她的新挑战是:境外资源与战场转移。值得关注的是,郑丽文在选战期间,宣传管道大量仰赖网络声量,包括来自TikTok及YouTuber的庞大境外支持和流量,虽然被揭发批评,但也显示她的两岸互动已从传统的“国共高层交流”转向媒体舆论战场。选后,她如何处理与对岸在网络舆论场域的发展关系,如何运用或切割这些境外资源,将成为她与北京关系发展中的最大挑战,并可能成为党内对手攻击她的新箭靶。

郑丽文能否成功整合国民党,带领全党走出低谷,取决于她能否将犀利的战斗口号,转化为2026年地方选举具体的执政版图。若未能达成此目标,虽然不会有“换柱”的悲剧重演,但党内权力结构与派系斗争,仍可能让她面临提前跛脚或挑战者环伺的困境。

11月1日郑丽文正式入主国民党中央,从她近日发布的国民党新高层人事布局,已开始引发党内外对她“走深蓝路线”及难以获得中间选民支持的疑虑。上任后,她如何维持胜选前的灵活与弹性,致力于扩大选民包括年轻世代对国民党的信任,带领百年老党走向浴火重生的复兴之路,备受关注。郑丽文充满荆棘的政治旅程,才刚刚开始。

作者是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