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间:“AI教母”李飞飞擘画的下个十年

人称“AI教母”的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大约一周前发表了一篇重磅长文,宣布空间智能才是人工智能(AI)未来10年的下个前沿。

李飞飞在Substack发表接近5000字长文,这两天被许多网络媒体翻译成中文。虽然不像OpenAI于2022年推出ChatGPT那样立刻引起一般人的关注,李飞飞的这篇长文在科技界还是获得了广泛讨论。

自从ChatGPT面世以来,各种关于人工智能将导致人类灭亡的末世论此起彼落。李飞飞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醒,这是很危险的极端言论。她这么比喻,“飞机会飞,但不像鸟”。

她在这篇长文中指出,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改变了所有人获取和运用抽象知识的方式,“但它们犹如暗处的文字匠人,能言善辩却缺乏实际经验,知识渊博但缺乏扎实根基”。

AI教母一句话,就概括了生成式AI的局限。李飞飞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三维世界,人工智能必须回应的一个终极问题:是如何与实体空间互动。

例如,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拥有空间智能的机器人,可以协助独居老人做饭,让老年人依然保有自主生活的快乐。这样的机器人具备感知、推理、规划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李飞飞经常说,发展空间智能是指引她科研工作的“北极星”。

出生于北京、在四川成都长大的李飞飞,15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即使父母都是高知识份子,却因不谙英语,只能开洗衣店维生。母亲重病,不得不结束洗衣店的生意,一度让李飞飞觉得自己不能一味自私追梦而考虑放弃研究工作,到华尔街打一份高薪工作。

发现女儿萌生放弃的念头,母亲告诉李飞飞,这从来就不是她一个人的旅程。“打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一起走的”“飞机在上海起飞那一刻,我们一家就是为这个目标在努力”。

母亲一席话,让李飞飞坚持了她的科学梦,也才有了后来推动深度学习、大型图像资料库ImageNet的面世,并奠定了李飞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母地位。

李飞飞曾生动比喻,就像训练小孩辨识猫狗,须要给他们看许多相关图片,ImageNet就扮演了这个角色。也因此有人形容,是李飞飞让机器拥有了辨识事物的“眼睛”。

最初被冠以“AI教母”感到不知所措,李飞飞近年欣然接受了这个称誉。她说:“既然男性可以被称为各种领域的教父,女性当然也可以被誉为教母。”

李飞飞看重的是为女性发声、鼓励女性加入科学研究。就像当年她想要参加学校足球队,却被告知女生不能参赛;老师的话让李飞飞震惊,也让她下定决心要在科学领域与男性一较高下,毕竟没有人可以阻止她在这个领域“参赛”。

空间智能是否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终极赛道?它再加上不断演进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就可以达到人类的智慧了吗?

李飞飞的长文没有给出答案。她创立的起步公司World Labs,目前仅向部分用户展示了团队开发的空间智能模型Marble的初步版本。她表示正加紧努力,希望尽快让所有人都能使用。

ChatGPT在大众面前正式亮相,已经是第三代。短短三年,它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引起了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安全与风险、对人类认知的影响等讨论和争议。李飞飞和团队开发的Marble,会否再次给人类社会带来另一次科技大跃进?“AI教母”擘画的未来,令人好奇且期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