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任未满月、距离与中国领导人中国元首在韩国庆州会晤尚不足两周,中日已接连爆发两轮激烈的外交口水战,而中国外交官抛出的“斩首论”,更是掀起轩然大波。
上周五(11月7日),高市在国会受质询时说,如果台湾发生紧急状况,出现使用战舰、行使武力的情况,将构成“存亡危机事态”,符合日本安全保障相关规定中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条件。
日本历任在职首相在公开谈到触发军事反应的情境时,都会避免直接提到台湾,而高市不仅公开挑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提出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引发北京强烈反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星期一(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连发三问:“日方领导人有关言论到底想向‘台独’势力发出何种信号?是否企图挑战中方核心利益、阻挠中国统一大业?日方究竟想把中日关系引向何方?”
在那之前,中国驻日外交官已先一步在社交媒体上反击。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海外社媒X上以日文撰写了一条杀气腾腾的贴文,各家媒体翻译略有不同,但大概意思是,“那种擅自伸过来的肮脏头颅,就该毫不犹豫地斩掉”。
眼下,中国民间“武统”台湾的声浪居高不下,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是否会协防台湾的态度更加模糊,中国舆论对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冒头”,反弹自然会更激烈,而薛剑这番偏激的言论,恰好代表了这部分民间情绪。
虽然他在舆论发酵后删除这则贴文,但随后继续在X上发新贴文,包括措辞强烈地指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部分愚蠢政治家选择的死亡之路”。
薛剑的言论在日本引发强烈震荡,日本政府发言人星期一谴责相关言论“极其不妥”,并就此向北京提出抗议。一些日本政客直接呼吁政府把薛剑列为“不受欢迎人物”,把他驱逐出境。
在国际舆论场上,薛剑的言论也被指有失外交礼节,并再度招来“战狼”的批评,原本围绕日本新首相涉台表态的争议,迅速改变了风向,变成对中国外交官言论的讨伐。有媒体人私下议论,薛剑的“斩首论”,与以鹰派风格称著的中国外交部前发言人赵立坚当年警告“五眼联盟”成员“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异曲同工,感叹“战狼又回来了”。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后期,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中国在冠病疫情暴发后也面对更大质疑,甚至曲解和污名。北京随后加大力度捍卫立场,从“韬光养晦”转向“敢于斗争”,形成不同于过往温和、谨慎、保守的外交风格,转而以强硬的姿态回击指责、捍卫立场,不再回避语言上的直接对抗。
一些中国外交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外交官也不再低调,直接在西方社媒上与他国官员掀起激烈的隔空口水战,中国外交因此被贴上颇具争议的“战狼”标签。
虽然这种风格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国内的一些情绪需求,尤其是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但对抗性的外交姿态在一段时间里也引发外交反弹,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国内也有学者对“外宣内宣化”提出警惕,担忧外交空间被民粹情绪裹挟,呼吁扭转“战狼”形象。
最近两年,中国外交的风格出现调整,“战狼”色彩逐渐淡化,咄咄逼人的言论也少了许多。英国《经济学人》最近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了2018年以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万6000条记者会问答,进行从0到1的“战狼指数”评估。报道称,这项“战狼指数”显示,2019年起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明显更加强硬,攻击性从2018年的低于0.3攀升到2021年5月的0.45以上,而2022年中以来,这项指数稳步下降,到今年初已缓和到过去近六年未见的友好水平。
这样的氛围下,承继战狼风格的“斩首论”显得有些突兀。中国舆论认为,薛剑的用意是警告日本军事干预台海必将被斩断,但日本舆论解读这是对日本首相的“杀害预告”。这种争议模糊了两国本轮交锋的焦点,也就是高市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会见台湾代表林信义后,短短不到两个星期再度在涉台问题上踩到北京的“红线”。
面对争议,高市星期一回应称,没有打算撤回或取消相关言论,但也回调态度称,当时只是就假定的最坏情况做出回应,今后会避免这样的回答方式。中日之间除了历史问题,最敏感的便是台湾问题,如果说高市在涉台问题上的处理暴露出外交上不成熟的一面,中国外交官刺目的回击同样是火上浇油,最近这一连串的风波,让领导人庆州会晤形成的缓和氛围一扫而空,也可见中日关系的脆弱本质,清晰得无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