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美国关税等影响,中国10月出口同比意外下降1.1%,为八个月来首次下滑。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五(1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出口为305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与9月8.3%的增幅相比,收窄了9.4个百分点。
10月出口表现也明显弱于市场普遍预期,路透社早前预计10月出口将增长3%,接受彭博社调研的大多数分析师也预测出口会增长2.9%。
以地区和国家看,10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5.2%,拉低整体出口增速3.8个百分点。对其他一些主要市场的出口增速也在放缓,其中对亚细安出口同比增长11%,回落4.6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0.9%,较上月收窄13.3个百分点;对俄罗斯的出口降幅也扩大1.6个百分点至22.4%。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受访时说,自8月美国对全球主要经济上调关税后,全球贸易转向收缩,不可避免影响到中国对美,以及美国之外区域的出口。
中美10月底达成缓和贸易战的共识,美国同意将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降至10%,中国同意购买美国大豆,并暂停对稀土实施新的管制。分析师大多认为,今年底前,出口萎缩的现象会消退,中美贸易将有所回升。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随着中美贸易休战的达成,“接下来我们可以预期两国贸易数据改善”。
王青同样认为,芬太尼关税下调10%之后,今年接下来两个月,中国对美出口降幅会收窄,“因为有一些商品还是能够出去了”。
但他指出,即便关税下调,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还是处于“明显偏高的水平”,依然会对绝大多数对美出口有很强的抑制效应。
王青也预计,因为美国关税对全球贸易的冲击,未来中国对欧盟、亚细安和“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仍将呈现下行趋势。
海关总署星期五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10月稀土出口为4343.5吨,环比增长9%,这是连续三个月下降后的首次环比增长。
此外,10月中国进口948万吨大豆,同比增长17.2%。路透社梳理数据得出,10月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原因是中国加大了从南美的采购力度。
中美元首上周会晤后,白宫称中国已承诺年底前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美豆。不过,北京没有确认这个说法。
中国国务院关税司早前宣布,从11月10日起取消美国鸡肉及小麦等部分农产品最高15%的关税,但对美国大豆将继续征收13%关税。
王青认为,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释放贸易战缓和的信号,对明年初的大豆进口会有推升作用,但接下来中国大豆采购仍将采取“多元化进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