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东帝汶在吉隆坡正式成为亚细安成员国。东帝汶自2002年获得亚细安观察国地位以来,已走过23年的漫长历程。2002年时,东帝汶摆脱苏哈多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占领,才仅三年。寻求加入亚细安,是它首批重大外交政策决定之一。尽管东帝汶也曾考虑与太平洋国家结盟,但其历史使加入亚细安成为必然结果。这种必然性源于它的地缘政治局势。
东帝汶是一个人口仅134万的小国,其中58%的居民年龄在25岁以下。这个国家曾遭受近500年的葡萄牙殖民统治,并在1975年至1999年经历24年的敌对军事占领,至2002年仍处于贫困且严重落后的经济状态。然而,它在帝汶海(Timor Sea)的海洋领土,早于1970年代就被证实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位于一片毫无自卫能力的领土上——即便在1975年宣布独立时,它仍受制于葡萄牙殖民势力。它发现自己被两个觊觎其油气资源的国家夹在中间:澳大利亚和印尼。
作为一个弱小无力的国家被夹在这两个大国之间,它所面临的危险并非仅限于理论层面。1975年,印尼在澳洲政府(无论是工党还是自由国家党政府)的全力支持甚至鼓励下,入侵东帝汶。在印尼占领东帝汶期间,澳洲向印尼提供武器和军事训练,也是印尼吞并东帝汶最积极的外交捍卫者之一。1979年2月14日,澳洲成为世界上唯一在法律上承认印尼吞并东帝汶的国家。其他国家可能以与印尼持续合作的形式给予事实上的承认,但只有澳洲正式承认此次吞并。澳洲的承认,对它以优惠条件获取东帝汶油气资源的谈判至关重要,这一点就体现在1989年签署的一项条约中。联合国从未承认此次吞并,持续将葡萄牙视为管理国,直至2002年东帝汶独立。
东帝汶领导人转而在东南亚寻求支持。然而,在1975年至1999年期间,没有一个亚细安国家支持东帝汶独立,尽管亚细安国家社会的部分群体曾表示支持。在一些情况下,东帝汶的国际发言人被禁止入境一些亚细安国家。支持东帝汶的社区人士也受到骚扰。直到印尼总统哈比比接受人民选择独立的公投结果,并命令印尼军队撤出后,由泰国担任主席国的亚细安才加入对东帝汶独立的国际支持。
印尼和澳洲在早前的政府(但由相同的精英阶层)领导下,曾近25年无视东帝汶人民的权利和福祉。即使在东帝汶独立后,澳洲在就帝汶海油气资源进行新谈判期间,仍保持侵略性姿态,针对新的东帝汶政府部署政府间谍网络。2004年,澳洲的间谍机构利用其海外援助部门,于谈判期间在东帝汶关键政府办公室安装窃听设备。东帝汶不得不将澳洲告上海牙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和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东帝汶没有得到常设仲裁法院就案情实质作出的最终裁决,也未从常设仲裁法院获得最终实体裁决。然而,正是此案的威胁及所引发的的法律和外交压力,迫使澳洲重返谈判桌,并促成2018年《海洋边界条约》的签署。这对东帝汶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让它获得巨日升(Greater Sunrise)气田收入的更大份额(70%至80%)。
鉴于此,东帝汶寻求整个东南亚乃至国际社会承认其平等国家地位,实属情理之中。亚细安,包括印尼,一致投票决定接受东帝汶成为成员国,不仅重申它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更确认它既非被边缘化、被排斥,也非东南亚共同体中地位不平等的成员。例如,亚细安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提供争端解决机制,东帝汶未来在与印尼发生问题时可加以利用,此机制将促使所有成员国共同介入。
亚细安成员国资格的投票也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同时在吉隆坡出席会议时进行的。阿尔巴尼斯对东帝汶的加入表示欢迎,白宫随后也发布声明表达相同态度。自2002年以来,所有东帝汶政府都奉行与印尼和澳洲友好和解的政策。东帝汶与印尼没有发生重大争议,只有与边界精确位置相关的轻微争议。没有迹象显示,印尼政界有任何重要力量不接受东帝汶的独立。不过,东帝汶社会及领导人不太可能忘记,他们在1975年至1999年间所经历的痛苦的四分之一世纪的压迫和剥削。亚细安成员国资格是一种保障,但更根本而言,它是一种平等地位的确认。
也有经济论据支持东帝汶加入亚细安。其中两个最常被提及的潜在好处是,有权谈判分阶段加入亚细安自由贸易区(AFTA),这意味着像咖啡这样的出口商品最终可能免关税进入亚细安市场。亚细安公司将能够在更加安全的情况下在东帝汶投资,且国营公司不会享有任何特权。当然,亚细安自由贸易区也意味着进口商品可免关税进入东帝汶。不过,至少在目前,东帝汶国内的商品生产很少,没有一个行业面临威胁。事实上,东帝汶已高度依赖进口。最终在某个时候取消关税,可能对政府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东帝汶没有真正的制造业,只有数量有限的轻型加工厂和工厂,主要生产面向国内市场的饮料、建筑材料和农产品加工品。尽管东帝汶未来几年会有稳定的油气收入,但管理与亚细安的经济融合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作者Max Lane(前译麦思·仁尔)是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资深研究员
黄金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