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泽玮:“台湾有事”预演亮底牌?

中日关系因台湾议题急转直下,让人想起此前发生在东北亚的两起标志性矛盾激化事件。

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国有化,中国多地爆发反日示威;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引发北京发动大规模“锁台”军演。

从2012到2022年再到2025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应询时,具体阐述“台湾有事可能会让日本进入存亡危机事态”,日本能行使集体自卫权,招致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以“斩首论”回击。三个不同时间节点的三起事件,有各种变与不变。

直观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中国抗议方式从线下集结走向线上引爆,时间分割线为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换届前后不同。中国多地在2012年8月、9月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中共十八大领导层换届还未召开。

记者当时与好些媒体同行一起走入示威人群中,在日本驻华使馆前来回走。有些示威者还高举毛泽东画像,让人印象深刻。

这次中日对立激化,中国这头不见有线下反日示威活动,倒是手机、网络和电视铺天盖地传来狠批高市和日本政府的信息。

“不要浪费每个危机”,据说是丘吉尔的名言。中国在2012年和2022年两次危机中都执行到位,创造有利自身的“新常态”。

钓鱼岛目前仍由日本实际控制,在中日双方保持克制下,很长一段时间未发生激烈冲突。不过,中国在2012年钓鱼岛事件后,频繁派公务船、海警船等进入钓鱼岛周边毗连区,“维权巡航”趋于常态化,意在彰显主权。

日本共同社上月21日引述海上保安总部报道,自2012年9月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连续航行的最长天数纪录为335天,中国船只估计是为躲避恶劣天气才撤走。

同样的,佩洛西于2022年8月访台后,大陆解放军随即展开大规模“锁台”军演,并推进军事存在常态化。台媒报道,解放军频繁进入台海周边空域,不时越过海峡中线,试图将灰色地带干扰常态化。

这次因高市发言引发中日外交风波,或也将成为北京创造另一新常态的契机。例如,针对日本增加军事监控,在与那国岛和台湾之间的海峡频繁派军舰航行,试图增加军事存在。

更进一步地说,北京能从这次风波中抓住的最大契机,可能就是逼迫高市撤回“台湾有事日本有事”言论,压缩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空间,打击美日同盟在台海对北京构成的军事威慑。

正如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王怡光教授向本报分析,“如果高市(发言)的意图是阻止北京攻打台湾,那么北京现在正试图阻止日本进行干预”,这正是北京持续向高市施压的用意之一。

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3年发布的台海兵推报告,北京若攻打台湾,要成功击退解放军须满足四个条件:

一、台湾军队必须坚守防线。二、台湾在和平时期须备好武器,或美国在台海爆发战争时决定保卫台湾,美军就必须迅速投入作战。三、美国必须能够使用在日本的基地展开作战任务。四、美国必须能够在中国大陆防御区外对解放军舰队实施快速、大规模打击。

日本学者村野在今年出版的新书《防止中美战争》中说,在CSIS兵推的24个情景中,北京在23个情景中失败,唯有一个情景能让北京拿下台湾——日本拒绝让美国使用日本境内的军事基地。因为一旦美军被迫从关岛起飞,执行任务的效能将急剧下降。换句话说,日本在台海危机中能扮演关键角色,源于它关键的地缘战略位置。

“存亡危机事态”是日本2015年通过安全保障法制时的新增规定。共同社报道,即“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其他国家遭到武力攻击,威胁到日本的存亡,存在国民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从根本上被颠覆的明确危险”的情况,是日本自卫队可行使受限的集体自卫权要件之一。

中国大陆好些舆论认为,“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其他国家”指的是台湾,并狠批高市发言暗含把台湾视为国家;好些日媒和台媒报道则认为指向美国,而且日本是否行使集体自卫权很大程度由美国主导。

有意思的是,中日持续僵持不下, 华盛顿却未清楚表态,或许也可解读为战略模糊的姿态。惟美国驻日本大使格拉斯连日在X平台声援日本,在日本访问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考德尔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也称,理解高市的立场,“不能说对此感到意外”,有大陆舆论因此认为美日在唱双簧。

中日关系十几年前,因钓鱼岛风波而经历两年之久的冷冻期后才正式解冻,这次恐怕也无法短期内回暖。不同的是,这次的风波有可能意外让人提前看到,因应台海冲突预演的部分战略底牌掀起,“北京设法阻止日本干预”与“美日同盟保持威慑”的力量料将持续拉扯。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