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是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执政一周年,各种评论很多。在这短短一年中,他如何治理印尼?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有什么收获?印尼民主制度是否获得发展?在经济上,人民是否获得更大利益?群众运动,尤其是青年游行示威活动,是否会重演?印尼国际地位是否空前提高?在这篇短文中,我试图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普拉博沃是在前总统佐科支持下上台的,所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政策方面,都可看到佐科的印迹,但也有与佐科不同之处。佐科将政权集中在中央,普拉博沃也不例外。普拉博沃是军人出身,上台不久就开始修改2004年的《印尼国民军法》,并顺利通过《印尼国民军法》修正案,将现役军人可在政府中担任的文职机构,从10个增加至14个,增加四个机构包括司法部门以及总检察长办公室。虽然苏哈多时代的军人双重职能理念尚未恢复,但实际上目前现役与退伍军人的势力空前提高,已经远超佐科时期。
此外,佐科大力推动基础建设,不但在爪哇如此,在爪哇以外的外岛尤为积极,除了兴建海港,还在巴布亚等地大兴土木,并迁都至东加里曼丹的努山达拉。可是,普拉博沃不再搞基建,而是集中经济力量在中央政府手里,推行免费营养午餐政策,在一年内已有3120万学童受惠,可是食物中毒的学童也从6457人增加到1万1500人,使家长忧心忡忡。普拉博沃说这只是0.00017%,为数极少。专家指出,这是因为政府不曾有过这样的系统,事先又没有准备好,加上官员贪污,引发诸多批评。但普拉博沃坚持这个项目,因为这是他竞选时的承诺。不仅如此,印尼贫穷人口比例很大,普拉博沃想以此减少贫民的负担,换取支持。同时,他也想加强印尼外来投资,提高人民就业率。
印尼经济虽然年增长率5%,可是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中产阶级人数降低,贫穷队伍人数激增,城乡居民都对政府官员和政党领袖非常不满。国会议员过着优渥的生活,人民则朝不保夕。当政府为了拉拢国会议员,打算颁发高额住房津贴时,便触发学生和工人大规模示威。雅加达有人伤亡导致示威扩散,其他城市也起来响应。游行示威学生和工人提出17+8诉求,17项要求必须立刻执行,8项诉求则是要求在一年内实现。普拉博沃答应改革,马上取消即将给议员的住房津贴,并在两周内改组内阁,财政部长慕燕妮被撤换,由他的亲信普尔巴亚出任,并宣布推行亲民政策。
普尔巴亚开始整顿经济、财政和税务总局,声称要逮捕贪污官员,追回赃款,大受欢迎。由于他刚上任,结果还不知晓。其实,普拉博沃很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代表的是旧势力,不能完全得罪。不过,他在短期内须要向人民显示他的内阁正在消除贪污,改善人民生活,以便维持社会稳定。
观察家认为,普拉博沃在这一年内加速扩大总统权力,尽量用自己的亲信、退休或现役军人填补重要职位,以便控制整个政府机关。当他改组内阁时,他将清除与佐科有关联的部长,改由亲信取代,上面提到的慕燕妮就是一个例子。普拉博沃还撤销汤连旺贪污案件以及赦免斗争派民主党秘书长(《联合早报·言论》10月22日),这两人都是佐科死对头。为了团结各政党和拉拢政治对手,他出此一招,有损佐科利益。虽然如此,他与佐科依然合作,并没有决裂的痕迹,因为他们仍然相互需要。
印尼长久以来经济分配不均,虽然农工业持续发展,但不少民众处在半失业状态。政治观察家麦思·仁尔(Max Lane)将这些民众称为“precariat”(朝不保夕者)。印尼长期处在苏哈多统治和他下台后的三心两意的改革中,政治趋向是所有精英都满足于现有政治制度,完全没有改变的意愿;反对政府及其措施的民众则群龙无首,不能有很大作为。麦思·仁尔指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如果继续压制不满情绪而生活却得不到改善,必然再次出现更巨大的动荡。
可是, 普拉博沃对此却没有太大顾虑。他继续推行由上而下的政策,由政府照顾民众,颁发救济金给人民,提供免费午餐给学童,以便减轻人民的痛苦,促使民众继续依赖政府,对他感恩。
普拉博沃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靠所得税外,也从开采各种矿产获得巨大利润。此外,印尼国内的大财团也是他的财源之一。长久以来,印尼大财团都与政府合作,捐钱支持政府,自己也赚钱。这些大财团大部分都是华裔商人与企业家。在苏哈多时代,他们被称作“Cukong”(主公),苏哈多下台后这些富豪依然存在,称呼改成“Konglomerat”(大集团企业主)。他们中有九位领袖,人称“9 Naga”(九条龙),皆是华裔富豪。
其实,土著富豪人数也急增,可是影响力少人研究。普拉博沃掌权后,继续与这些富豪合作也利用他们,因为他们不但资本大,工作效率也高,能出钱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需项目。此外,这些华裔富豪由于没有政党背景,有别于具有政党背景的土著富豪,不会构成政治威胁。
华裔企业继续作为经济支柱
普拉博沃在今年2月成立主权财富基金达南塔拉(Danantara),将所有国营企业的资金全部归于基金会管辖。基金会由他委派的亲信负责。普拉博沃可以动用基金内的款项,资助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项目。他也可向私人企业家筹募款项,或发售公债。譬如,政府计划推行将废物转化成能源的项目,需要50万亿盾(约39亿新元),主权财富基金于是发行爱国者债券,在很短时间内就筹足51.7万亿盾的款项。据报道,购买这些债券的有46个大集团企业主,其中40位是华裔,只有六位是土著。华裔企业无形中也变成支持普拉博沃政权的经济支柱。
外交应该是普拉博沃的专长。他当选总统但尚未就职时就访问北京,表达延续与北京友好关系的诚意,以争取经济方面的好处。对于美国,他也表示友好,引起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注意。不过,他的部长在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中,印尼产品输出到美国的对等关税只下降到19%,但普拉博沃无能为力。他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态度也有改变,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他宣布将印尼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人数增至2万人,并承担费用。 此外,他说在巴勒斯坦建国后会承认以色列,并维护以色列的安全,这在印尼国内并不完全受到肯定。首先,评论家认为印尼维和部队不应涉入加沙不明朗的政局;同时,印尼并不富裕,没能承担这笔巨大的费用。此外,占印尼人口绝大多数的回教徒同情巴勒斯坦人,敌视以色列,似乎很难接受与以色列友好。不过,普拉博沃在联大的演说提高他在世界的知名度。
当普拉博沃上台时,凭着好爷爷形象以及在竞选中的承诺,享有非常高的支持率。可是,执政100天后,支持率开始下跌,执政一年后继续往下跌。这主要与印尼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有关。普拉博沃的100多人内阁过于臃肿,同时不是由专业人士担任。社会贪腐现象频现,失业率逐渐升高,虽然官方数据显示,如今仅有4.67%的失业率(约728万人),是历来最低。可是,最重要的是年轻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政治精英过着豪奢生活,导致工人以及学生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改革。普拉博沃的征途还有四年,如果他没能改善民众生活,给年轻知识分子带来就业机会,很难确保更大的示威活动不会再发生。
作者是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资深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