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围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言论引发的争端持续,《中国日报》旗下的“起底工作室”11月15日发布相关影片,掀起“琉球地位未定论”的讨论,中国多项与琉球相关的学术活动也陆续在福建举行。

据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官网消息,琉球大学副校长木暮一启教授一行11月15日到校访问。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说,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继续挖掘潜力、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展学校与琉球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的合作领域。期待在“琉球学”学科建设方面与各方携手共进,在联合研究、史料整理、学术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共同开创中琉关系研究的新局面,助力中日人文交流创新发展。

此外,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斌11月14日为中心师生开展题为《江南的海贝:海洋亚洲中的琉球》的学术讲座。

杨斌通过爬梳史料,呈现了贝币从印度洋海域向中国传递的路径,显示中国与海外的贸易的历史。明清时期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的琉球,在其进贡的物品中也有大量的贝币,说明了琉球的贸易空间及其物品交换范围。

纪念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琉球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开幕式11月1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当天下午,纪念中琉关系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重要活动“琉球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

另据福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消息,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博物馆承办的《闽人三十六姓与琉球王国》专题讲座11月7日在福州市博物馆举办,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与国别学院副院长赖正维主讲。

赖正维深入剖析闽人三十六姓东渡琉球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及对琉球王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展现了闽人在琉球王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让与会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据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人文艺术系微信公众号消息,由福州大学图书馆等联合主办的“书香至诚·悦读汇”之“书香名家汇” 11月13日晚圆满落幕。

本次讲座以“历史与现实:中琉关系纵横谈”为主题,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谢必震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谢必震梳理了中琉人民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并深入剖析了当代双方关系的现状与根源。

谢必震说,当前中琉关系受多方反动势力干涉,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而重修中琉关系,不仅是推动中日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更对缓和两岸关系、促进国家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另据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日本史学会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福州举行年会,会议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由福建师范大学承办。

所长杨伯江以《1971年“冲绳协定”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为题,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1971年“冲绳协定”以非法的“旧金山和约”为依据,事实改变了地区格局,使战后东亚秩序走向扭曲、异化。这一过程充斥着合法性缺陷,对抗、排他战略意图明显,中国学界应深化相关研究、以历史与法理逻辑的统一维护国际正义、捍卫国家利益。

与会人员围绕战后日本女性运动、美国占领时期琉球文化艺术的双重建构、明朝末年中琉日关系等主题,在分组讨论中做发言汇报并参与讨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