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11月6日至21日在巴西亚马逊城市贝伦(Belem)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当地时间星期五(14日)提醒,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在适应方面的行动还远远不够。
据中新社报道,刘振民星期五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国方案”主题边会上、引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全球约有33亿至36亿人口处于气候变化高度脆弱环境中,随着全球温升不断加剧,适应的有效性会下降,脆弱群体将受到额外损害。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估,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成本高达每年数千亿美元,而目前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满足需求。
刘振民进一步指出,中国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明确提出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目前中国31个省份均已制定地方适应行动方案,39个城市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形成了“国家战略+省级落实+城市示范”的完整推进格局。
刘振民表示,中国愿继续通过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深化南南合作等,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他续指,早期预警是气候适应的“前置防线”,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韧性的核心抓手。期待与有关发展中国家逐步构建双边的或区域范围的早期预警合作平台。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