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Indranil Adity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大约七年前,没有任何投资经验、在香港从事贸易的李先生(化名)开始定期购入实体黄金,当时国际金价大约是每盎司1200美元左右。
目前为止,他总共购买了560両黄金(约673盎司),主要持有的是5両金条(约6盎司)和1公斤(约32.1盎司)的金条。按目前金价计算,价值约2千万港币(约269万美元)。
10月8日,金价一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历史新高,随后这大半个月里,黄金价格高位震荡徘徊。全球多地也涌现购买黄金的热潮。
年过50的李先生接受访问,忆述当年买金在其他人眼中被视为“另类”的举动,“当时的世界一片和平……香港没什么人讲(买金),当时是炒股票、炒楼,专业投资者会觉得买黄金是一件很蠢的事。”
但他并没有被外界的声音动摇,并且持续购买,他相信黄金的价值,会在将来动荡的局势下反映出来。
这些年间,愈来愈多朋友参考他的做法,也投入到买金的浪潮里。
李先生自言不懂投资,黄金是他唯一购买过的投资资产,现在资产价格翻了一倍有多,但他仍不打算放售,并打算一直持有。他对于未来世界经济前景及政治的不确定性,有着一种隐忧。
对他来说,黄金就像是“未来的面包”。
这一波热潮“很突发、很汹涌”
这一波黄金暴涨期,不少人都将其拿来与197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后,金价剧烈波动的时期作比较。
多年以来,黄金等贵金属都被视为是保值、避险的资产,尤其是在市场动荡、经济衰退的时候。
位于香港佐敦庙街、已经开业超过60年的金铺好月色黄金有限公司,是家族式经营的生意,随着金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营业额大增七成。
好月色的负责人江敏琪告诉,在她帮忙营运的这15年里,今年买卖黄金的热潮是前所未见。

特别是当金价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之后,连日来都有大批客人在店铺外面排队,有些人甚至在营业时间前已在门口等候,“我们9点开门,到6点关门……(一天)最少招呼200个客人,当中有买有卖。”
江敏琪形容,这一波热潮“很突发、很汹涌……人们都很aggressively在谈论。”
她说,大约从今年4月起,客人开始增加,买卖黄金的热潮开始涌现,并且是呈现持续性的趋势。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全球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10%的进口关税、并向不同国家增加额外比例的“对等”关税。5月中美达成协议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引发国际市场震动。自4月至今,国际金价已上升大约三成,相比起年初涨幅则高达超过五成。
帝锋金融集团行政总裁、香港黄金交易所董事李俊亨从事黄金白银买卖近13年,他同样表示,过去并未曾见过这样的买金热潮。
在他的观察中,购买黄金的需求比起放售黄金来得更多。金价在2025年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今年)每一次人们都是冲着来买,害怕买不到。”
李俊亨形容,比起过往,今年的营业增加了五、六倍,除了黄金之外,白银也是另外一项多人抢购的贵金属,两者的“production是追不上那个order”。

图像来源,KOEY LEE/ NEWS CHINESE
帝锋金融主要采取预约制度,“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打电话来问,我们太多客人,已经没有空接电话,他们(客人)变成是不预约、直接walk in冲上来购买。”
李俊亨说,“我每天都坐在这里入货,一间厂我可能一天要入三、四次单,每天坐在这里,卖了货出去,然后我就要补货……每天坐在这里入货也花了很多时间……到现在还未停止。”
好月色负责人江敏琪说,4月的时候,主要是持有饰金的人士前来金铺变卖为现金,后来随着金价不断上升,“那些看好金市的人,就由卖金的方向转去买金的方向,甚至有人把饰金卖掉,然后买回金粒。”
香港金融学者李兆波告诉,金价的升势有点出乎意料,“相信跟(各国)中央银行增持黄金储备有关。”
他认为,这一波的买金潮除了与金价上升有关,也因为目前市场处于减息的阶段,黄金可被视为是投资替代品,“资金也要寻找出路,对于一些人来说,钱放在银行可能没有什么利息,如果不懂股票也会害怕,房地产的银码也很大、也不知道楼市的发展……众多资产里面,看到黄金在上升,那就会去买黄金。”
李兆波指,过去市民对于黄金的印象大多来自于饰金,但在这一、两年间对其他的黄金产品也增加了认知。
金价上升使更多人转向租赁金器
这波金价持续上升,令准备结婚的新人及长辈对于购买金器作结婚之用有所犹豫,变相使租赁金器的服务愈来愈受到欢迎。
开业近18年的美意珠宝是金饰租借的专门店,创办人邓淑恩告诉媒体,今年接获租借金器的查询比以往增加约20%至30%,“也不想去高追(高价购入)。”
在中式传统的礼婚上,金器首饰是不可或缺的象征,金猪牌、龙凤鈪、手链、戒指等金器通常由男女家长辈送赠。
然而,在金价高企的情况下,购买金器的成本变得愈来愈贵,“以租代买”的观念也在年轻一代之间变得普遍。
邓淑恩表示,在十多年前还需要向外界推广及教育租赁金器,到了今天已经愈来愈多人接受,也有更多新人及家庭会将原本购买金器的预算,转为花到其他项目里面,包括蜜月旅行、购房首期、婚纱照等。
根据香港结婚资讯媒体生活易(ESDlife)公布的“2024年结婚消费调查”,每对新人平均花费在结婚首饰及戒指的开支为9.4万港元,占整体开支23%,是仅次于婚宴酒席的最大开销。
美意珠宝以每件金器成本的2%至5%租予新人,例如租借一款金猪牌约港币2,000元,按金则以租借当日的饰金价乘以金重来计算。若以价值20万港币的金器计算,大约5,000至1,0000元可租到需要的款式,租金与总价可相差高达约20倍,并且不受金价变动影响。
然而,金价上升也令她的营运成本同样上升,邓淑恩会添购不同金器的款式予客人选择,她说:“以前可能十万元可以买到四、五对鈪,但现在可能只能够买到一对。”

图像来源,KOEY LEE/ NEWS CHINESE
“希望(租赁金器)可以大众化一点。”邓淑恩说。
愈来愈多新人转向“以租代买”,加上金价不断攀升,也对一些龙头的珠宝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周大福2025年报显示,宏观经济影响及黄金价格高企持续影响消费意欲以至珠宝销售,其在2025年财政年度的营业额下跌 17.5%;另外,周大福亦在中国大陆市场净关闭了896间门店。
买金客群趋向年轻化
相比起金饰会伴随着更高的设计及加工费用,金铺一般售卖金条或金粒等更贴近金价的黄金产品。
长期以来,黄金都被视为是年龄较大的群体偏好的资产,加上过去黄金被视为不会产生利息及收益,故其他资产更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例如股票、房地产、加密货币等。
然而,随着金价持续上升,黄金开始受到更多年轻一代的青睐。
江敏琪表示,过往的客人通常以年长者及中年人为主,但今年意外地出现了不少年轻的脸孔前来购买黄金,“可能是朋辈影响,对于金粒觉得很新奇,看着金价每日上升的时候,上个星期买,今个星期已经赚了…(对黄金)认识也多了。”
她指,年轻族群占了整体客群大约四成左右,“以往真的很少,所以会见到很大的分野。”
李俊亨也说,观察到今年购买黄金的客群转趋年轻化,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一个中学生穿着校服前往购买金条,“将他存下来的零用钱和利是钱拿上来买金”。金条与金粒之外,李俊亨指金币也是年轻人比较追捧的黄金产品。
除了从事业务生意之外,李俊亨也有经营Youtube频道,里面有着大量金市分析的内容,他认为这让黄金的知识能更容易触及到年轻世代。
研究机构Orientis首席经济师徐家健告诉媒体,金价上升与特朗普的经济及关税政策有所关连,“他的政策可能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看法。”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全球央行增持黄金比例,徐家健认为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他指央行的举措是透过增持黄金等资产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令到它(黄金上涨)这么长时间……如果几个央行都在排队增持黄金,那便会升。”
徐家健认为,央行减持美元,主要是对于美元贬值的忧虑,“觉得会贬值,那就不持有那么多,如果不看好美元会持续走强,那就当是分散一点投资,如果手上持有的是会保值,那会好一点,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国际政治的理由,例如中国或其他国家,觉得对美国政权不是那么有信心,那就会减少持有美元资产的东西。”
过去三年,全球央行每年购买黄金的数量超过1,000吨,比起此前十年的年购买量增加近两倍,当中中国、印度、土耳其、波兰是主要的买家,而中国央行在过去24个月,陆续增加了16.6%的黄金储备。
“这是一个历久不衰的物质,永远都能够保持价值,甚至升值,”李俊亨预期,金价在未来仍会持续上升一段时间,“明年有机会到4,500至5,000(美元每盎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