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无人机化身“家畜刺客”?

“只知道无人机作为武器,在俄乌冲突战场大杀四方,但没想到,小小的无人机竟然也成为养殖场里的猎杀凶器。”

上海媒体《新民周刊》10月25日发文,针对近期频发的无人机刺杀家禽事件,作出上述点评。

今年来,中国各地养殖户放养的黑山羊、骆驼、猪群、马匹接连被无人机放箭射死。多地受害者和法律界人士呼吁严加查处这类违法行为,“否则没多久可能就是人类被无人机射杀了”。

据《扬子晚报》《羊城晚报》等报道,最近一起无人机射杀家畜事件,本月发生在山西西部的吕梁市。当地一名田姓养殖户表示,自己10月18日晚在山沟里放养牛马,期间遭遇一架热成像无人机从空中投放利箭,当场射杀了一匹马。

网传视频显示,被无人机射死的棕色马匹倒在地上,身上插着断掉的箭体。田姓养殖户透露,这支箭长约75厘米,有一斤多重,深深插入马的背部。

田姓养殖户随后找到肇事者,“他们说本来是用无人机去山里抓野猪的,但那天晚上山里有雾没看清楚,才错杀成了马。目前警方也已经介入处理,赔偿也还在协商当中。”

他说,这匹花1万余元购入的小马已饲养两年多,如今死于狩猎者箭下,让他非常伤心。

这起事件在中国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民担忧:“万一,那不是马是个人呢?”“马都能杀,要是人呢?这不是赔钱不赔钱的事儿了吧?”

尽管田姓养殖户称当地之前从未发生类似事件,但这种情况在全中国范围并不少见。

据《潇湘晨报》报道,湖南益阳市公安局今年4月侦破一起利用无人机技术盗窃黑山羊的案件,并抓获两名嫌犯。

警方今年3月19日接到养殖户报案,指他3月17日将70只价值不菲的努比亚种黑山羊散养于山顶,两天后发现其中一只佩戴的定位器信号异常消失。经鉴定,被盗山羊价值达3000元。

民警现场勘查后发现,3月17日晚,两名嫌犯利用热成像设备锁定目标后,操纵无人机空投长达80厘米的铁质暗器进行猎捕。得手后,二人发现猎捕的山羊携带定位器,便丢弃定位装置,将山羊分割处理后据为己有。

3月17日晚,两名嫌犯利用热成像设备锁定目标后,操纵无人机空投长达80厘米的铁质暗器进行猎捕。(互联网)

紫牛新闻上周引述湖南一名养殖场主披露,养殖场附近夜里两三点时常能见到无人机,他养的猪已莫名其妙丢了很多,“由于找不到箭头,警方也无法处理。”

浙江交通之声本月引述湖南长沙一名养猪场主称,他在猪场附近发现多支金属箭头,每支重约一斤。他透露,猪场约百头大小猪散养在百亩茶园山上,已丢失二十余头大猪,损失六七万元。他猜测丢失的大猪应是被无人机空投狩猎后盗走。

湖南长沙一名养猪场主反映,在猪场附近发现多支金属箭头,每支重约一斤。(互联网)

除了家畜,其他大型动物也没能逃过无人机伤害。

山西晋城一名骆驼饲养人反映,今年9月30日他饲养驼队里的一只骆驼,被无人机空投利刃杀害,骆驼身上有很深的十字贯穿伤口。他也曾在夜间拍到过不明无人机在家附近出没。

3万元就能配齐“致命装备”

公开信息显示,带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价格约2万5000元,无人机上挂载的空投器配件仅需400元,单支三棱箭头售价50至100元。换言之,只需3万元左右,就能配齐一套“致命装备”。

无人机及相关配件容易购买且价格便宜,助长了投箭杀害家畜行为。(互联网)

《扬子晚报》10月23日以顾客身份咨询一家出售整套无人机空投设备的商家。商家称,这套设备主要由一架热成像无人机挂载一个空投器组成,不属于管制器具,不少人用于山里抓野猪。

而在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字“无人机空投箭头”,能找到很多商家售卖挂载在无人机上的圆锥形箭头,命名为“空投牙签”。

而在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字“无人机空投箭头”,能找到很多商家售卖挂载在无人机上的圆锥形箭头,命名为“空投牙签”。(互联网)

尽管店铺还标明,“空投牙签”仅允许有专业资质的人使用,但法规的模糊空间令非法使用有隙可乘。有店铺员工说,是否需要专业资质要看当地政策,目前“空投牙签”不属于管制器具。

根据中国《管制刀具认定标准》,对于三棱刃口器具,若刀尖角度小于60度、刀身长度超过150毫米,便属于管制刀具范畴。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在实际案件里,涉事箭头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再搭配无人机空投,产生的动能可达普通弓弩的三倍之多。如此强大的动能,足以穿透牲畜骨骼,甚至能够对人体躯干造成严重伤害,从其危害性来看,应认定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其他危险物品”。

中安在线10月24日发评论,指无人机沦为非法狩猎的“空中刺客”,暴露当前无人机管理的多重漏洞,包括无人机购买与使用门槛过低,部分机型缺乏有效身份登记与飞行轨迹追踪系统;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对“无人机+武器”组合的定性与处罚尚不明确;以及基层执法力量对新型科技犯罪的识别与应对能力不足等。

评论呼吁官方加快完善无人机实名制,实现飞行可追溯。同时,立法机关须尽快出台专门法规,明确禁止改装无人机用于攻击性行为,并加大对非法改装、携带危险装置等行为惩处力度。

湖南浏阳市今年9月发布禁猎通告,其中明确禁止使用无人机等飞行器辅助投射标枪或箭支装具猎捕野生动物,违反者给予行政处罚。

《新民周刊》评论称,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禁猎法规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主要禁止使用地枪、电网等常规危险猎具,对于新兴的“空中猎具”,也就是无人机辅助投射箭支的行为,几乎没有明确约束。民航局颁布的《无人机飞行管理条例》虽明确禁止“投放危险物品”,但对“危险物品”的范围也并未细化。

评论续指,这使基层执法人员在面对具体案件时,缺乏实际操作依据,在实际执法中难以判断,导致在定性环节耗费大量时间,久拖不决。相关监管与法律法规空白亟待填补。

无人机猎杀家畜事件频发,暴露了技术滥用与法律滞后的矛盾。官方有必要多管齐下,通过加强法律威慑、完善用途管制和强化源头管控等方式,避免这个科技产物异化为“狩猎凶器”。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