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强调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学者:更注重人民体感

在内外压力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中共高层星期四通过“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十五个五年规划,2026年至2030年)建议,强调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受访学者指出,中国接下来将从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核心的增长模式,逐步迈向以民生福祉和人民体感为导向的发展路径。

为期四天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星期四(10月23日)在北京闭幕,据全会公报,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

全会并未设定十五五时期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而是要求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解读,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再以GDP增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将来更多的是以一些人民的满意程度,一些比较软性的指标作为衡量的指挥棒。”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受访时也指出,过去世界趋势“过度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增长果实怎么分配给民众,让人民有获得感”,而全会公报显示中国正把人放在核心位置,进而才会强调扩大内需。

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方面,全会提出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谈到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时,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学者认为,四中全会强调推动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将更多关注人民满意程度。图为9月15日北京街头的行人。(法新社)

官方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公布《建议》全文,并于明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后,发布更为详细的十五五规划纲要。

就在四中全会开幕当天,官方公布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第三季GDP增速放缓至4.8%,为今年最慢增速。但由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增长亮眼,前三季GDP增速为5.2%,全年仍有望达成官方设定了5%左右增长目标。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重申要继续“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消费疲软、就业压力、民企信心不足和房地产危机等挑战。但傅方剑指出,相比冠病疫情刚解封时期,中共高层对经济前景总体保持信心,中国股市已从一年前约2800点上升至3800点左右,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

顾清扬认为,十五五规划虽是中长期蓝图,但通过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等举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就业,解决短期经济问题。

若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预计中国未来十年需保持约4.4%的年均增速。鉴于下行趋势明显,他认为中国短期内仍需政策托底,为后续增长创造空间。

根据公报,十五五规划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对比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公报,“航天强国”是首次被提出。

徐天辰指出,这反映出中国正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虽然在十四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相对薄弱,但近年来中国在军用航空与火箭发射等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并正加快商业航天布局。他说:“法国能卖空客,美国能卖波音,中国也希望能卖出自己的飞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