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塔拉·哈尔达尔:亚当·斯密与我们失去的道德经济

明年将迎来《国富论》问世250周年,全世界都在准备纪念亚当·斯密。但是,哪一个斯密应该得到认可呢?是严谨的现代经济学奠基人,还是撰写《道德情操论》的哲学家?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一直在纠结这个被称为 “亚当·斯密问题”的谜题,因为它不仅涉及斯密思想中的二元对立,还涉及我们自身与道德和市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这个“问题”最早于19世纪末的德国提出,当时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包括威廉·哈斯巴赫(Wilhelm Hasbach)和奥古斯特·翁肯(August Oncken),发现斯密首部著作中充满同情心的道德心理学,与第二部著作中利己主义的利益计算之间存在着明显矛盾。在他们看来,1759年那个多愁善感的苏格兰人,与1776年那位资本主义的奠基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一矛盾恰恰契合当时的知识分子气质。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学正忙于将自身重塑为脱离伦理的“科学”,而哲学与神学则被道德的崩坏而忧心忡忡。“亚当·斯密问题”因此成为现代性自身人格分裂的投射:一半沉溺于机械运作与效率追求,另一半则执着于良知与社群关怀。

然而,德国历史主义者的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后来的读者——从1920年代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创始人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到1970年代斯密著作“格拉斯哥版”的编辑(他们只看到一个 “基于无知和误解的伪问题”)——发现这两本书有着共同的哲学脊梁。后来的斯密不仅没有放弃他早期的道德哲学,反而将它扩展到经济领域。“看不见的手”绝非是对贪婪的颂扬,而是一种隐喻,意指只要制度引导得当,个人的动机(或 “激情”)就能产生社会效益。

正如斯密同时代的朋友大卫·休谟(David Hume)所指出的,社会秩序的基石是建立在自爱与同情心的脆弱融合之上。斯密本人对人类困境的解答并非废除自利,而是通过美德习惯、公民信任和想象中的 “公正旁观者 “的判断来引导自利。在这种设想中,市场并非道德真空,而是道德生活的延伸。

这种误解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现代经济学在追求预测精准度的过程中,截断了斯密的心理学。在20世纪,随着模型日益数学化,“经济人”被剥离情感和情境。启蒙运动中那个具有道德复杂性的主体,被替换成一个只会理性计算的简笔画人物。

正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将最初的争论再次推向前台。他写道:“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在他看来,斯密的自利思想绝非赤裸裸的贪婪,而是融入社会生活肌理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审慎、正义与仁爱的约束。森认为,矛盾不在于斯密本人,而在于我们对他思想的肤浅解读。正是我们把贪婪奉为美德。

近期的学术研究对此见解有所拓展。波士顿大学哲学家查尔斯·格里斯沃尔德(Charles Griswold)将斯密描绘成一位美德哲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埃玛·罗思柴尔德(Emma Rothschild)则重塑斯密的启蒙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共同表明,道德与经济之间的割裂实为历史产物,而这是我们亟须摒弃的。

随着道德与市场之间的裂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断层线,这项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民粹主义的兴起,到气候变化的全球紧急状况和未对齐的人工智能(misaligned AI,编按:指人工智能做出与人类预想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我们哪里还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我们的经济已脱离伦理的约束?为何我们仍固执地相信一种能通过某种炼金术,将经济利己主义转化为共同利益的全球经济理念?

通过“亚当·斯密问题”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斯密,我们发现这位思想家或许能引领我们走出当前困境。斯密远非一味鼓吹放任主义而排斥其他一切,他始终关注道德教育和制度设计。他警告,如果不辅以公民美德,商业将腐蚀“道德情感”。他预见不平等带来的扭曲效应,以及我们如今称之为 “监管俘获”(regulatory capture)所蕴含的危险。

斯密的答案既非国家社会主义,也非肆无忌惮的市场,而是更微妙的理念:一种基于同情心和人类繁荣追求的道德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更接近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甚至更贴近现代行为经济学和合作经济学,而非人们常归因于他的机械功利主义。

讽刺的是,我们在急于将斯密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同时,却放逐那个本可拯救这门学科的斯密。我们未能认识到他的两部重要著作实为统一的、尽管尚未完成的“人的科学”的互补组成部分。通过解决“亚当·斯密问题”,我们也将弥合效率与同理心之间的裂痕,这一裂痕正在侵蚀我们的整个文明。

问题不在于斯密,而在于我们自己的社会。既然18世纪的思想家已然洞悉这一问题,我们便必须予以解决,不是仅仅通过复活市场或道德,而是重启二者之间的对话。斯密开启这场对话,而我们至今尚未完成。

作者Antara Haldar是剑桥大学法律实证研究副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欧洲研究理事会一项关于法律与认知资助项目的首席研究者

英文原题:Adam Smith and the Moral Economy We Have Lost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