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特朗普捭阖世界风云 选民关心餐桌生计

11月4日,在美国几场重要的地方选举中,民主党全赢。尽管纽约、新泽西、弗吉尼亚历史上就是深蓝州,对特朗普来说本来就胜算不大,但因被视为特朗普二度执政的第一场重要考试,确实对士气低落的民主党是个鼓舞,对共和党是个打击。这三州虽然是民主党,但与以前的竞选话题不同,不再强调LGBTQI+(编按: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性别奇异者和间性者等)与气候、非法移民权利,改而主打民生话题,关心生活费上升,民众生计困难。

这确实是个警讯,特朗普与多国开打关税战之后,我就说过特朗普内外政策失当,对不起支持他的选民,将严重影响明年的中期选举。但对上述几地包括芝加哥,我从未认为共和党有赢的可能。

关于关税战,我也写过文章谈美国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将持续、失业亦会增多;亦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说过,特朗普因为没有连任之虑,上任之后,不将主要精力放在2024年选民关心的通胀、失业等内务上,成天想着当世界总统,四处嘴炮惹是生非,盯着不可能给他的诺贝尔和平奖,打一场无法达成既定目标的关税战(不是指目前这点实际上是美国人上交的关税),对共和党明年的中期选举极其不利。如今不幸言中,这三名在日前选举中胜出的民主党候选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竞选主题都聚焦经济议题,尤其是生活费上涨。

在2024年美国大选, 联合国与欧盟及美国左派都希望美国选民将气候、盟友安全(其实就是几场战争的援助)、进步主义主张这类与全球未来命运相关的话题放在首要位置,但多项民调却表明,美国人主要关心“厨房—餐桌话题” (kitchen-table concerns),即包括经济类的就业、通胀,以及社会治安、非法移民、子女教育、医疗等所有民生问题。前一类是全球化的主要议题,后一类则是老百姓的关心重点。用中国政治术语来说,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而经济问题一直是美国大选的定盘星,去年选民抛弃哈里斯,就因为她的经济纲领继承与发扬“拜登经济学”。以通胀为例,拜登时期的通胀为美国自1981年12月以来最高值,美国人深为通胀所苦。

但是,特朗普却全力以赴地在没准备好(既不知自己弱点在哪,甚至弄不清谁为关税买单)的情况下发动全面关税战,结果是通胀高于拜登时期:10月末公布的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3%,高于拜登2024年9月的2.4%,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加快(3.2%对7月的2.9%);而且有迹象表明,通胀将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继续攀升。

其中,能源价格再次成为通胀的首要推手。此前一直在下跌的汽油价格,在9月份同比上涨4.1%,能源服务(电力和天然气)成本则上涨6.4%。其次则是受近几个月进口关税的影响,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咖啡和香蕉的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8.9%和6.9%。即便国内生产的食品,价格也在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上涨,牛肉价格同比上涨14.7%。超市的首席执行官报告称,消费者仍在不断降低购物品质、购买频率,并减少购买量。

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将Z世代推向社会主义

今年8月,美国失业率从7月的4.2%上升至4.3%,为2021年10月以来最高数值。失业人数增加14.8万,达到738.4万。与此同时,劳动力人口增加43.6万,达到1亿7000多万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年失业率高达10.5%。据《华尔街日报》8月22日报道,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对美国雇主的一次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一的雇主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放慢招聘速度,几乎是2024年同期计划减缓招聘的受访雇主的两倍。今年纽约市主张社会主义的民主党极左派大胜,实际是对特朗普政府面对持续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疲软的不作为的回应,青年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直接因素。

住在美国的人都知道,纽约现状极为糟糕,脏乱差是显著特点,乘地铁都得在人多之地靠墙候车,以免被推下地铁轨道丢掉性命。这个城市是民主党当家,为什么还有逾半人要选民主党?因为年轻一代完全不懂社会主义是什么。多年的左倾灌输,让他们以为社会主义就是北欧模式的高福利,根本不知道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还有苏联与中国的毛泽东与文革时代。他们这次抛弃的是统治该城多年的民主党建制派,拥抱的是高举社会主义旗号的民主党极左势力。10月7日《华尔街日报》的《美国年轻社会主义者的崛起——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马姆达尼》一文的开场白称:“对许多极左翼人士来说,这是一场酝酿近20年的运动。经济崩溃之苦给美国政治带来持久影响。‘如果民主制度不能让我有房子住,不能让我买得起食物,我为什么要在意拯救民主?’”不要将这话看作媒体宣传,这是美国的现实。

美国“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2016年10月发布的调查显示,在美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53%认为现行体制对他们不利,“社会主义”可行。2018年的调查表明,52%的美国千禧世代希望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超过希望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40%。盖洛普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49%表示更倾向于支持社会主义,而支持资本主义的比率为45%。

美国本就是各种思想都有一席之地的国度,对于年轻一代的纽约人来说,马姆达尼代表着未来的希望。许多人目睹儿时的朋友和亲戚因房价过高,而被赶出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和皇后区的埃尔姆赫斯特(Elmhurst)等社区。有些人推迟或完全放弃生育计划,因为在纽约抚养孩子的昂贵令人无法承受。马姆达尼的社会主义蓝图一展示,饱受高房租、高物价之困的纽约年轻一代,立刻想到一系列社会福利:廉租房甚至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幼儿日托。

至于钱从哪里来,这些选民不关心。近年来,纽约的公共债务一直在增加,纽约市审计长布拉德·兰德2024年11月29日发布的《2024财年资本债务和义务年度报告》称,一项为期10年的审查显示,未偿债务从695亿美元增至1041亿美元,如果新任市长要提供这么多的免费福利,钱从哪里来是个问题。2023年联邦政府给纽约的补贴,占该市公共支出的41%。

政治衰败缘于政客缺乏责任感

美国政治在左右两极中来回震荡,充分显示美国正走向政治衰败,主要体现是政客没有道德与政治责任,一旦当选,视竞选承诺为儿戏。一般情况下,美国总统在第一任期大都谨慎行事,第二任期就开始放任,甚至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这个特点在特朗普身上尤其明显,对内颠覆“多元、均等和包容”(DEI)新身份政治这没错,但忽视民生,甚至完全不顾连续多年支持他与共和党的中西部农场主的生计,任由他们失去重要的中国买家,这让参议院的老共和党人担心明年中期选举败北;对外奉行新保守主义的国际政策,以完全未考虑美国国力已经严重衰退这一事实的《海湖庄园协议》(Mar-a-Lago Accord)作为关税战的理论基础,处处碰壁。

但是,特朗普的不成功虽然给了美国左派卷土重来的机会,但民主党极左派的社会主义在纽约的实践,结局是可预见的必然失败,以一个错误去克服另一个错误,注定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作为在美国生活的我,现在只能用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的名言来安慰美国人:“只有在尝试过所有错误之后,美国人才会做正确的事情”,希望特朗普对这次地方选举失败的归因,不要停留在政府关门这种小儿科的“反思”上。治理这个超级大国应该先内后外,内强则国兴,国兴则邦强,“美国第一”自然就成为现实。

作者是旅美中国经济学家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