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不懈努力应对内部政治张力

黄循财总理兼财政部长11月9日首次以执政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的身份,在该党大会上发表纲领性演讲,其中强调为本地政治定下正确基调的重要性,值得国人深入思考。他指出,为避免政治环境逐渐恶化,侵蚀信任并分裂社会,一旦政治上出现越界行为,政府就会及时指出。国际环境的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的兴起,科技快速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恶化,对各国都构成巨大的内部压力,激发尖锐的政治矛盾和社会撕裂,新加坡也概莫能外,如何防患于未然,显然是重大课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治伦理的败坏是个渐进过程,外国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争权夺利,从政者回避艰难的长期方案,利用短期操作和激化选民情绪换取支持,最终让政治矛盾撕裂社会,削弱国家团结和改善经济民生的能力。最近纽约市长选举出现极左派候选人胜出的意外结果,政治素人美国总统特朗普两度入主白宫,西欧主要国家的政治极化,如法国今年内就有三个总理被极端左右势力联合赶下台,都在在凸显民主政治失能的可能后果。相比之下,原先被批评为一党长期执政的新加坡,反而成为稳定和谐的象征。

新加坡在政治上,先天具有多元种族和宗教的断层线,加上全球民粹主义兴起,都是导致政治基调可能走偏的因素。这些突出区别对立的政治,容易鼓励一些从政者投机取巧,用煽动敌对情绪取代理性议政。种族和宗教冲突永远能作为划分敌我来争取支持的手段,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新加坡社会的多元特质,意味着政治投机者永远不缺素材,因此对任何类似的企图都必须防微杜渐,提醒选民注意。今年大选出现把以哈冲突与本地种族宗教情绪挂钩的做法,便是最新例子。

随着国民整体教育程度提高,社会日趋成熟,政治理性展现一种充满智慧的平衡感。从最近几届选举结果观察,选民一方面肯定行动党的政绩,另一方面也要求国会存在一定的监督能力。这种政治张力若处理得宜,有助于敦促执政党如履薄冰,戒慎恐惧,这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黄总理说:“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人民今天赋予的强有力委托,明天可能被迅速收回。民意必须受到尊重,甚至敬畏,而且永远必须严肃对待。”但若任何一方分寸拿捏不准,也会爆发政治对立甚至危机。

行动党及时指出政治越界言行,容易被理解为基于党派自私立场。黄总理明确指出,假如行动党只关心短期政治利益,保持沉默会更容易,因为总会有反对者认为,行动党专横或欺凌弱势。就区分政党利益和国家利益,他正确地表明:“公开表态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政治代价,但保持沉默对国家、对价值观、对标准,以及对新加坡的未来,会付更高的代价。”公道自在人心,行动党公开警惕国人任何政治越界的言行,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选民自有判断。

行动党不惜付出政治代价,对各类潜在的政治脱轨言行提出警惕,不失为维持政治水准的一种办法。另一个或许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选民的政治理性和成熟度。因为政府的治理水准,反映的是选民的政治智慧;西方社会选民舍不得白吃的午餐,自然激励投机政客当道。除了能分辨行动党公开批评对手,是否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国人在希望对执政党有效监督的同时,还须保持不被投机的甜言蜜语迷惑的定力,继续用选票维系权力制衡的张力,推动国家前进。

当下世界发达民主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和谐团结是珍贵的集体财富,朝野都必须小心翼翼避免它被破坏。在权利论述和意识当道的时代,更有必要反复强调责任和义务作为平衡。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小做起,才能确保国人具备足够的政治视野,不会因短期的蝇头小利迷失长远的正确方向。简言之,每一代新加坡人的集体政治智慧,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保障。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