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润:欧思礼路38号是中央区仅存稀缺古迹

针对欧思礼路38号这座上百年平房的去留,国家文物局已从建筑物具有重大历史和国家意义等三方面考量,提出保存。这里补充说明其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一、欧思礼山岗的稀缺南洋平房:欧思礼路的命名,是纪念1844年海峡殖民地中央医院英籍外科医生欧思礼。这个地方也见证19世纪初在欧思礼山岗的肉豆蔻种植园,潮州人当时在福康宁山种植甘密,两山岗遥遥相望的位置,如今已被市区重建局规划在“里峇峇利地区—欧思礼山”与“福康宁公园”组成受宪法保护的中央保护区(Central Conservation Area)的边缘地段。

这里原本是两座“双胞胎”平房(38号和40号),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由犹太商人所兴建,以希腊神话主神宙斯双胞胎卡斯托尔(Castor)和波鲁克斯(Pollux)命名。40号已被拆除重建。38号自李光耀先生1965年搬入总统府办公居住后,官方冻结该地段发展,使具有120年历史的洋房无装修更动完整保留下来。

目前,欧思礼路38号是中央保护区唯一仅存兼具20世纪初文艺复兴及南洋风格的典型热带稀缺城市遗存。加上同属在欧思礼坡所建的圣诺犹太庙(1998年列为国家古迹),此建筑物无论从国家历史、建筑价值及文化建筑的角度,公报为国家古迹是正确的。

二、保存该实体遗存可深化国家非物质核心文化遗产价值的建设:平房除了自1945年李光耀搬入,成为他1950年与柯玉芝共结连理的新房,也是他们三个孩子出生成长的地点;尤为突出的是,平房底层为改变新加坡历史从殖民地到建国的地点:一群被称为“喝着啤酒的资产阶级”,1954年经常在那里秘密集会商议成立人民行动党;集会20人中有14人成为行动党元老,并在1955至1959年大选期间变成选战办公室。

因此,故居不仅见证新加坡政党政治之萌芽,而且经历1959年通过自治宪法及立法议会选出立法议员,李光耀领导的行动党取得压倒性胜利,51席中赢得43席,出任自治邦首任总理,并在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诞生时出任首任总理。

三、欧思礼路38号实体物保存,与正在兴建并将在2028年竣工开幕的建国先贤纪念园具有相辅相成及历史地标的功能:它是罕有的本土实景及现场印证,而不是在填土地带兴建的纪念园。

欧思礼路38号从1828年“莱佛士城市规划”的三段历史城区的中央保护区脱颖而出,成为1980年代城市规划“中央文化行政区”向北延伸的历史地标。

四、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The Padang Civic Ensemble)与独立关系密切,欧思礼路38号则与拟议的历史遗产公园有关:大草场往西扩展延伸到牛车水历史城区,往东延伸到甘榜格南城区/小印度区/芽笼区、往北延伸到福康宁公园/欧思礼山/总统府区三角鼎立的中央保护区地段,有待专家深入研究及确认为国家独立公园的可行性。

沿着正在申遗的大草场(第75个国家古迹)等国家内延发展:除了国家公园局已在福康宁公园增设三个新公园:莱佛士花园、法夸尔花园和亚美尼亚街公园及翻新六个旧公园之外,也规划到里峇峇利路一带的欧思礼山。这有利于拟议中的历史遗产公园的建设。

环绕福康宁公园及欧思礼山周边,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共26座:包括禧街警署、中央消防局、亚美尼亚教堂、前道南学校、国家博物院、陈旭年宅第(又称资政第)、总统府、圣诺犹太庙、凤山寺及丹达乌他帕尼印度庙等国家古迹,亦有助于历史遗产公园的建设。加上不少保护建筑物及克拉码头等,38号完全可以融入原南部海岸线“望海”核心的国家古迹及内延国家古迹约5平方公里范围的莱佛士城市规划中,并可界定为“新加坡历史城区中心”,往北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城市遗存及历史地标。这些才是真正体现新加坡多元种族宗教文化社会的核心价值及演化过程。

换言之,从新加坡河口的前国会大厦(今艺术之家)及前皇后广场(今亚洲文明博物馆),原为廖内柔佛王国的商港遗址,到具有700年历史的新加坡拉王国遗址(福康宁原名Bukit Larangan,为马来语禁山之意)及殖民地时期建成的堡垒之门、地下战壕及远东指挥中心等共18公顷的福康宁公园,加上毗邻的总统府区与欧思礼山,共同见证三角鼎立的这座唯一热带别墅。这个独有的历史遗址,完全具有建设历史遗产公园的底蕴。

保存欧思礼路38号若是结合莱佛士城市规划,成为中央文化行政区的延续发展,将是第76个国家古迹,必将成为国民及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地标。

五、政府及文物局须考虑到欧思礼38号与上述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存续、人文关怀及其弥足珍贵的史地、政经、城市规划及文化遗产之间的渊源。因此,在征用后,应考虑将附近的国有土地及私人住宅加以利用及征用,以建设历史遗产公园。

六、保存古迹法令高于个人遗嘱:上述论证证明了政府的考量,欧思礼路38号是新加坡历史城区仅存的重大历史和国家珍稀城市遗存。这么独特的建筑物,难道不应受到《保存古迹法令》的管控吗?口口声声坚持执行李光耀遗嘱的屋主李显扬,能超越法制,拆除一座重要文化遗产吗?

我们应有足够底气去恢复及保护好莱佛士城市规划所演化至今的珍贵遗产。政府必须依法办事,并有义务向国际社会展示遵守于2012年6月19日签订《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国际义务,提升新加坡在保存古迹及保护遗址方面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是本地文化工作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