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马美对等贸易协定,以及关键矿产合作谅解备忘录,被指责为“出卖主权”。本文专注讨论包括稀土的关键矿产合作谅解备忘录。稀土因为高度污染性,希盟在野时与支持者视之为过街老鼠,执政之后,稀土却从毒药变黄金。
根据马美联合声明,马国同意不对出口至美国的关键矿产或稀土元素实施禁令或配额限制。备忘录曝光后,朝野政党和舆论质疑,政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或战略目标,而允许向美国出口关键矿产和稀土。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扎夫鲁驳斥指控,重申尽管与美国签署了协定,马国仍将维持对稀土原矿出口的禁令,以保护本国资源。扎夫鲁划了一个重点,就是马国不再希望像过去那样,只是挖掘和出口廉价原材料的国家,而是鼓励外国投资与技术共享,以发展稀土原矿的开采与加工能力。马国并非永久禁止稀土出口,而是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廉价原材料,以便更多附加价值留在马来西亚。
短期而言,马国的确是让利美国许多,特朗普旋风而来,把好处都捞完;当人们看到安华的昌明政府又签署不能及时为马国经济带来立竿见影效果的贸易备忘录时,激烈反弹在情理之中。这份合作备忘录其实不止于出口,还包含技术转移、投资配套与关税豁免等等。
在技术转移这一块,马国亦有准备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访马时,两国共签署31项谅解备忘录,涵盖大熊猫研究、免签安排、铁路建设、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其中一项未公开说明的合作,是中国将协助马来西亚发展稀土加工能力。
最近路透社报道称,马国正与中国就稀土加工展开谈判。消息称,马国战略投资控股公司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将与一家中国企业合作,在马国建设一座稀土精炼厂。
中国几乎垄断全球稀土精炼与加工产业,并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将之作为重要筹码。中国的稀土优势已从资源供应转向技术主导:尽管仅拥有全球约30%的稀土资源,却贡献了近九成的全球产量,牢牢掌握产业链高端。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稀土资源国,储量约1400万吨,占全球13%,种类齐全,但长期受限于开采与加工能力,尤其是重稀土加工仍依赖中国。为摆脱依赖,美国及盟友正加速建设“去中国化”供应链,试图在本土或友好国家形成稳定替代体系。若新项目顺利投产,美国最快可在2028年前实现进口替代,但真正撼动中国主导地位仍困难重重。
马来西亚拥有约1620万吨稀土储量,估值约1750亿美元,跻身全球前五,且维持政治中立,因此成为美国寻求稀土来源的重要国家。然而,要将储量转化为产能,仍面临技术瓶颈:稀土精炼流程复杂,通常包含上百道工序。中国在技术和效率上的深厚积累,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
若中国或美国愿意与马来西亚分享技术,就相当于给了马国开启稀土宝藏的钥匙。
不过等等,马国不是有莱纳斯吗?这家澳大利亚公司在关丹的工厂,目前是全球唯一在中国之外商业生产重稀土的企业。是的,如果中美的技术加持,加上莱纳斯,马国在稀土发展将如虎添翼。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马国可能会成为全球稀土竞争的战场,各大国争相拉拢,但不依附于任何一方。
莱纳斯之前与推翻国阵政权的政治和民间运动绑在一起,成为全民公敌,当时的反对党和环保组织共同推动要将它驱逐出马国。
国阵60年政权被推翻后,换了多次政府和首相,莱纳斯还在。稀土更是从毒药变黄金。很多当年积极参与上街抗议的马国人,开始觉得自己当年是傻子。当年一起上街的政治人物,今天可是政府的一分子。
稀土提炼的安全风险是反稀土的关键。马美签署备忘录之后,马上传来莱纳斯考虑投资5亿令吉(约1.56亿新元)建设新的稀土分离厂,以扩大重稀土加工产能,每年可处理多达5000吨重稀土原料。
这将是一把双刃剑。毕竟,莱纳斯自2008年以来的环保争议至今未有妥善解决。昌明政府对于处理稀土分离后的废料如何安全处理,有没有更周全的政策和法规安排?而且,稀土开采涉及宪法规定,土地属于州政府管辖,联邦政府岂能越权干预?看来,稀土从毒药变黄金,昌明政府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有所斩获,但在国内,莱纳斯问题的挑战才是安华政府最大的考验。
(作者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主笔)